規模突破 7300 億元的 0050 與規模 2555 億元的 006208 共同追蹤的臺灣 50 指數日前換股引發市場譁然,康霈 *(6919-TW) 擠進市值前 50 大,28 年老將台泥(1101-TW)慘被剔除,不過,台泥(1101-TW)上周五 (9/19) 收盤前上演戲劇性一幕,最後一分鐘湧入兩筆 59999 張買單,創下近年罕見的超級大量,財訊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解讀,應與大股東進場有關,台泥後續將迎來重大變化。
台泥(1101-TW)上周五尾盤急拉,股價大漲逾半根,收在 23.35 元,當天最後一分鐘出現 2 筆 59999 張買單,最後一盤成交 25022 張,最後一分鐘成交 145020 張,帶動全日成交量達 188510 張,引起市場熱議。今 (22) 日股價持續走揚,盤中勁揚近 4%,重回 24 元之上,創 1 個多月新高。
謝金河於臉書發文指出,若從籌碼面來看,投信賣超 123006 張,外資買超 144373 張,也就是說,投信把手上的籌碼轉手到外資,這個外資到底是誰,引發外界揣測,他直言「一定和大股東有關!」
此次變化也與台灣 50 成分股調整密切相關。謝金河說,今年新納入的康霈(6919-TW)備受矚目,但其「市值管理」方式引發爭議,被剔除的藥華藥(6446-TW)股東甚至在市場群組大表不滿。
另一位受害者則是台泥(1101-TW),台泥(1101-TW)自 2007 年起便是台灣 50 核心成員,但因不敵股價下跌,本次未能保住 28 年的老牌資格。投信手中原持有逾十萬張台泥(1101-TW),因成分股調整被迫出清,使得賣壓沉重。謝金河認為,大股東此時進場,不僅是為穩定股價,也展現承擔責任。
事實上,台泥(1101-TW)董事長張安平自 2017 年起便積極推動轉型,跨足低碳水泥、海外布局、風電、太陽能、儲能電池及充電樁等領域。然而,近年本業先受中國市場內捲衝擊,能源新創領域又面臨中國競爭,近期三元電池廠爆炸事故更重創公司,股價一度跌至 22.05 元。
不過,謝金河認為,經過此次籌碼大換手,或許將成為台泥(1101-TW)走出低谷、絕地重整的關鍵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