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零售巨頭Target(TGT-US)在週三公布第一季財報後,調降全年銷售預測。原本預期有0.27%的成長,但現在卻估計將出現低個位數的下滑。實際上,第一季同店銷售下滑了3.8%,遠高於市場預估的1.08%。每股調整後盈餘為1.30美元,也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61美元。
執行長Brian Cornell在媒體說明會中坦言,表現不如預期背後有多重原因,包括消費者在高通膨環境下對非必需品的消費縮手,以及公司內部政策變動帶來的反彈。
供應鏈壓力:關稅與中國依賴仍是挑戰
Target目前約30%的自有品牌商品來自中國,雖然已從2017年的60%大幅下降,並希望年底前降至25%,但仍受到美中貿易戰及關稅政策影響。川普政府實施的廣泛關稅,使進口商品成本上升,雖然公司強調會透過分散亞洲供應鏈、與供應商重新談判,以及調整訂購時程來對抗影響但也承認「調漲價格會是最後手段」,因此進一步來看,供應鏈問題也是壓力來源之一。
相較之下,沃爾瑪(Walmart)多數商品為必需品如牛奶、衛生紙、洗髮精,對關稅的敏感度較低;而Target主要販售服飾、居家商品、美妝品等非必需品,受影響自然較大。
從圖示預測來看,市場對於Target的營收預估下調,可能不只是今年而已,未來三年的營收在先前就已轉悲觀,這次公司公布了最新指引,隨後各家法人就會更新預測,恐怕將變得更加悲觀。
消費者態度:通膨壓力使非必需品消費降溫
除了供應面挑戰,需求端也不樂觀。根據5月的美國消費者情緒調查顯示,民眾對通膨的預期持續上升,進一步打擊整體消費信心。在這種經濟環境下,多數人會優先保留預算給基本開銷,非必要商品自然成為首當其衝的犧牲品。
這對以非必需品為主的Target來說格外不利,也說明為何其銷售表現會持續承壓。反觀沃爾瑪,由於商品組合聚焦民生用品,因此在景氣不穩時,反而更能展現防禦力。
政策踩雷:DEI政策回撤引發消費者反彈
除了經濟因素,今年初,Target大幅縮減其多元、公平與共融(DEI)政策,引起部分忠實顧客的不滿。這些顧客過去正是因為Target對多元文化的擁抱而成為粉絲。尤其政策撤回的時間點,恰巧與川普宣布取消聯邦機構及學校的DEI政策重疊,更激化了反彈情緒。
著名喬治亞州牧師Jamal-Harrison Bryant甚至發起為期40天的「禁買Target」運動,藉此紀念喬治佛洛伊德之死五週年。Cornell坦言,這些爭議確實對第一季業績帶來影響,但尚難以量化其具體損失。
📍 DEI政策
企業為促進「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共融(Inclusion)」所制定的一套制度與文化方針,強調接納不同背景與觀點的人才、根據個別需求提供合理支持,並打造讓所有成員都能安心表達、被平等對待且擁有參與感與歸屬感的職場環境,進而提升組織的創新力、吸引力與永續競爭力。
與競爭對手比較:Target表現明顯落後
放眼整體零售業,Target的表現與主要對手形成強烈對比。沃爾瑪維持原本的全年預測,並明確表示會將關稅轉嫁給消費者,雖然這引發川普的不滿;而Costco股價在過去一年上漲30%,沃爾瑪則翻倍,但Target股價卻下跌了40%,可見市場對其策略與執行力信心不足。
GlobalData執行董事Neil Saunders評論指出:「Target的業績無助於恢復市場信心,反而反映出這家公司在多個層面上都出現失誤,正在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