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名後面的「*」是什麼?揭開彈性面額的便宜迷思,答案其實很單純

2025年08月25日 14: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很多投資人可能對於股票名稱+「*」感到好奇,「*」到底是什麼?

答案是「彈性面額」。

先了解什麼是股票面額

股票面額(Par Value)是公司在發行股票時,每股股票設定的名目金額。在台灣多數上為 新台幣10元,不過,近年來,有些公司選擇將面額調整為0.25元、1元、5元等。

值得注意的是:面額不等於市價,也不代表公司價值。

面額對股本結構的影響

公式:股數=股本÷面額

假設股本10億元:

● 面額10元,股本÷10=股數,例:股本10億元→發行1億股

● 面額1元,股本÷1=股數,例:股本10億元→發行10億股

● 面額0.1元,股本÷0.1=股數,例:股本10億元→發行100億股

面額不同差異在於整體股數規模,也就是說面額越小,要發行的股數越大。

對於每股盈餘(EPS)的差異

公式:EPS(每股盈餘)=淨利÷股數

假設公司全年賺10億元,股本也是10億元:

● 面額10元→發行1億股,每股盈餘為10億元÷1億=10元

● 面額1元→發行10億股,每股盈餘為10億元÷10億=1元

● 面額0.1元→發行100億股,每股盈餘為10億元÷100億=0.1元

面額不同,代表股數規模不同,因此同樣的獲利,EPS 數字會因面額大小而有差異。

股票面額大小影響的只是股數多寡與EPS呈現方式,公司實際賺的錢並不會因此改變。面額越小,股數越多,EPS數字看起來會被攤薄,並且股價多數看起來「親民」,但獲利能力並未受影響,差別只在股本結構。

對投資人而言,與其糾結於EPS數字,更應關注公司未來展望上,這些指標才能真實反映企業價值。

換句話說,面額不是投資決策關鍵,基本面才是核心

公司為什麼想選擇彈性面額?

以全球趨勢來看,國外不少資本市場近年多已走向無面額股票制度,或採行有面額與無面額併行

因此採用國際慣例的低面額或無面額股票,可降低外國投資人政策障礙,吸引國際資金的「門票」,有利提升公司估值與流動性,並且更具競爭力的總市值規模。

對於公司在增資、減資或股權規劃時,彈性面額可更好進行調整股本。特別對IPO新創、高成長產業,按需調整股權架構,有助吸引不同輪次的資金與策略夥伴。

同時能降低股價門檻,使股價親民,吸引更多投資人參與。

實際案例如赴美掛牌的Gogoro Inc.(GGR-US)採超低面額制度,以及赴日掛牌的Appier採無面額制度,整體對公司而言,彈性面額既能兼顧財務操作彈性,也能提升市場流通性與投資人接受度。

投資人該怎麼看?

股票面額大小不影響公司本質價值和股價也沒關係,面額只是公司「計算股本」的單位,並不代表公司價值或未來潛力。

股票面額≠公司價值

因此,投資人在看公司的時候,一樣要先做好估值功課。

低面額雖然會使總股數顯著增加,導致EPS、每股淨值與每股配息表面數字都會被攤薄,但並不會改變實際獲利、賺錢能力。因此不能僅憑「每股數據小」就誤判獲利力下降,比「總體」數字,也就是說正確的比較法應該「還原」為同標準來比較。

簡單來說,面對不同面額的股票比較不能看「每股數字」,要看總市值、總獲利、本益比等關鍵數值,以及公司未來的獲利競爭力,這樣你才能得到真正的產業比較結論,而非被不同面額製造出的假象數據所誤導,以及陷入低面額就有股價便宜的思維,都應回歸基本面與估值分析。

目前台灣有哪些彈性面額

截至今日,目前台灣上市櫃及興櫃共有29間彈性面額:

國巨*(2327-TW)、港建*(3093-TW)、太景*-KY(4157-TW)、材料*-KY(4763-TW)、尚凡*(5278-TW)、世紀*(5314-TW)、聖暉*(5536-TW)、矽力*-KY(6415-TW)、愛普*(6531-TW)、長科*(6548-TW)、朋億*(6613-TW)、91APP*-KY(6741-TW)、綠界科技*(6763-TW)、國邑*(6875-TW)、康霈*(6919-TW)、長華*(8070-TW)、台境*(8476-TW)、智通*(8932-TW)、美賣*(6473-TW)、朗齊生醫*(6876-TW)、益鈞環科*(6912-TW)、水星生醫*(6932-TW)、格斯科技*(6940-TW)、寶晶能源*(6987-TW)、通用幹細胞*(7607-TW)、火星生技*(7731-TW)、昕力資*(7781-TW)、稜研科技*(7812-TW)、智新生技*(7832-TW)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