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今 (16) 日於世貿一館盛大揭幕,其中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召集,並與技術司、中企署、能源署及國營司共同主辦的「創新經濟館」,集結 78 家廠商參展、展示 171 件研發技術,其中 2025 大阪世博台灣館的互動顯示技術,也在館內展出,讓民眾在台灣就能親身體驗國際級的科技展演。
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在出席「創新經濟館」開幕典禮時表示,感謝所有參展團隊、法人單位與企業夥伴長期深耕技術研發,讓 AI 不再只是實驗室技術,而能實際應用於產線、人員管理、資安防護等多元場域,提升產業效率與生活品質。他指出,AI 已是產業智慧轉型的核心力量,經濟部正持續推動百工百業 AI 轉型,從創新研發邁向自主實踐,加速產業轉型與經濟升級。
鈺創科技董事長暨執行長盧超群在致詞時,對政府推動 AI 與半導體並行發展的政策深感振奮。他表示這是台灣未來 20 年再創「黃金與鑽石時代」的關鍵方向。他指出 AI 不再只是概念,而是實際融入製造、交通、醫療、教育與日常生活的核心力量,唯有「創新落地」才能展現真正的產業價值。
今年創新經濟館展出經濟部於半導體、智慧機械、次世代通訊、精準健康、能源轉型等五大主題最新研發成果。為了讓參觀者沉浸式體驗 AI 技術與互動,特別打造 5.5 米高、高解析度大型多媒體互動顯示技術。這項互動裝置由技術司展出,採用工研院「大阪世博 (生命劇場)-虛實互動展演技術」,可驅動超過 500 組顯示器與機械手臂,控制誤差低於 20 毫秒,展現精準與高效。日前亦於大阪世博展出,因此民眾不用遠赴大阪,在臺灣就能親身體驗這項技術,見證臺灣科研站上國際舞台。
產發署則展出原見精機的「機器人安全皮膚感測技術」,是台灣唯一專注人機安全的電子皮膚廠商,也是少數與輝達(NVIDIA)共同研發機器人的企業。該技術已與全球前四大工業機器人集團,包括瑞士 ABB、德國 KUKA、日本 FANUC 與安川電機(YASKAWA)合作。產品通過 CE 與 UL 雙重安全驗證,協助佳世達建置全臺首座人機協作認證產線。
中企署則展示新夥伴科技的「AI 網路維運與資安整合系統」,將過去需要分開維運的網管、流量、設備與日誌數據整合在同一平台,透過 AI 進行 24 小時即時監控,將資安事件的處理從幾天縮短到 5 分鐘以內,大幅提升防護效率,目前已獲上千家企業導入,協助企業強化資安韌性與營運穩定。
能源署展出工研院的「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這套系統會依據超商人流、環境和用電大數據,用 AI 讓空調和冷凍櫃省電運轉,每家平均有 5%-10% 的節電效益;且已導入全家等 3 千多家門市,每年可減少相當於 126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此外,也運用 AI 讓冷凍櫃提早預冷儲能,在電網用電高峰時段釋冷減少門市用電,可穩定電網。
國營司則展出台灣中油的「太陽能板缺陷影像識別系統」,透過無人機蒐集光電案場影像,並以 AI 技術進行缺陷辨識與評估,可大幅提升巡檢效率,預計 2026 年將應用於 23 座大型屋頂型、地面型與水面型案場。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