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中國電動車品牌加速全球擴張的浪潮之中,中國汽車龍頭吉利 Geely (GEELY-UL)與比亞迪 BYD (002594-SZ)在拉丁美洲的兩起重大投資案。
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升高、核心技術轉移風險及全球貿易風險緊密相關,反映出中國對外投資政策在地緣政治壓力下正出現根本性的轉向。
吉利、比亞迪拉美計畫雙雙卡關
吉利與法國雷諾 Renault (RENA-PA)於2024年2月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吉利入股雷諾在巴西的業務,透過策略聯盟加速拓展拉丁美洲市場。
最新電動車EX5已於本週正式在巴西上市,並計劃於7月在18個城市透過23家經銷商展開銷售。官方聲稱自簽約起僅52天便實現量產發表,進展無延誤、無額外審查。
比亞迪自2023年宣布在墨西哥設廠以來,至今仍未獲得來自中國方面的最終批准,也尚未對外公布具體選址與施工時間表,顯示計畫進度顯著落後。
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NDRC)對吉利與比亞迪的海外擴張案已採取更謹慎的審核程序,並表達對技術移轉風險的擔憂。
技術外洩風險加劇政策憂慮
美國持續針對中國汽車與電動車產品施加高額關稅,墨西哥逐漸成為中國汽車考慮的替代製造據點。這種出口轉本地化策略也讓中國官方憂心其先進電動車技術可能經由墨西哥繞道流入美國市場。
中國汽車產業協會與政府單位已向吉利與比亞迪代表明確提出風險警告,並要求補交額外資料以延長審查時程。延遲並非明文禁令,而是一種具體執行上對策略出海的重新定義。
中國電動車進入審慎擴張時代
中國車企在全球的策略明顯朝向全球製造邁進,吉利透過與雷諾合作已於南韓與巴西設廠,進行技術共享與資本佈局;比亞迪則在匈牙利、泰國、烏茲別克、墨西哥與巴西等市場積極建立產能,作為因應歐美關稅壓力的長期策略。
中國政府近期並未全面叫停企業海外投資,但政策態度已從積極鼓勵走出去轉向謹慎與精準的出海,要求企業明確提交風險評估與技術安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