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航(2601-TW)於4月24日決議處分轉投資大洋-KY(5907-TW)部分股權,主要考量是為了提升集團整體營運績效及控管潛在虧損風險之考量,避免大洋百貨因中國消費力下滑而導致的虧損拖累。
不過,在發布重大訊息時未依規定時限完整揭露資訊,影響投資人對公司狀況的了解,遭證交所處以新台幣10萬元違約金。
整起事件顯示公司在資訊揭露與內控作業上仍有待加強,後續處置與改善動向備受市場關注。
益航公司簡介
益航(2601-TW)是一家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目前業務涵蓋航運、百貨、融資租賃、地產開發、金融服務等。
- 航運:始於1963年,為益航的本業,目前共11艘自有船舶:2艘為Handysize型、5艘為Kamsarmax型、4艘為Supramax型,採取2年以上的長約、聯營、短約的彈性經營組合,降低營業成本以及減少市場風險。
- 百貨:始於2006年,以大洋-KY(5907-TW)為營運主體,在中國經營「大洋百貨」。
- 融資租賃:始於2013年,「友成」融資租賃公司,提供企業融資租賃、車輛融資租賃及分期等專業融資租賃相關服務,營運據點位於中國,涵蓋31個主要城市。
- 地產開發:始於2015年,「薪昇暘」為營運主體,專業經營住宅及大樓開發租售、不動產買賣、投資興建公共建設及新市鎮、新社區開發業務等。
- 金融服務:始於2016年,持有大禹金融股權,提供企業顧問服務及資產管理服務。
- 控股公司:始於2017年,持有聖馬丁股權,協助衛星電視設備製造延伸至平台營運的策略布局發展。
近年公司積極調整營運策略,一方面鞏固航運本業,另一方面則對轉投資事業進行調整,期望藉由多元化業務布局降低單一產業風險、尋求穩定獲利來源,但多元化經營也帶來了管理上的挑戰,如何有效整合不同產業的資源,發揮綜效,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處分大洋百貨股權的原因
大洋-KY(5907)旗下的大洋百貨主要營運地區在中國,過去一直是益航(2601-TW)營收的重要支柱(佔比超過六成),近年受到中國消費力下滑、電商崛起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益航(2601-TW)2024年每股虧損0.35元,直接拖累了益航(2601-TW)的整體表現。
為了應對百貨事業虧損擴大的風險,益航(2601-TW)經過兩年審慎評估,最終於2025年4月24日董事會決議,處分轉投資的大洋-KY部分股權。
公司在重大訊息說明會中明確表示,此舉旨在「提升集團營運績效,避免受百貨虧損持續拖累」。
在中國零售市場競爭加劇、大洋百貨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下,益航(2601-TW)選擇及時調整布局出售部分持股,無疑是為了避免百貨事業持續惡化,對集團造成更大的財務負擔。
股權處分的後續規劃
益航(2601-TW)表示,目前處分大洋百貨股權案尚在初步階段,後續將委任獨立專家出具價格合理性及股東權益影響的意見書,並透過策略投資人洽談或公開市場出售等方式進行,目前尚未有具體對象。
此舉處分大洋百貨部分股權,不僅改善財務體質,也能集中資源於更具成長潛力的海運本業,提升集團整體競爭力與未來營運彈性。
同時,公司也將積極尋找潛在買家,希望能夠找到對大洋百貨未來發展有助益的合作夥伴。
大洋百貨面臨的挑戰
中國消費市場的變化快速,消費者對於品牌、品質、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洋百貨需要不斷調整經營策略,才能適應市場變化,吸引更多消費者。
此外,電商的崛起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大洋百貨需要積極發展線上業務,才能與電商競爭。
大洋百貨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對手眾多,包括國內外的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電商平台等。大洋百貨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出清大洋百貨,這步棋能換來營運翻身?
處分大洋百貨股權,對益航(2601-TW)而言,短期內可望減少虧損,改善財務狀況。
長遠來看,則有助於公司將資源集中在更具發展潛力的事業上,進而提升整體營運績效。
然而,股權處分也可能影響公司的營收規模,公司需要積極開拓新的業務,才能彌補營收缺口。
此外,股權處分的價格、出售對象等因素,也將影響公司的獲利表現。公司需要審慎評估各種方案,以確保股東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益航(2601-TW)的主要業務為海運,在處分大洋百貨股權後,是否能將資源有效轉移至海運事業,並提升海運業務的獲利能力,將是未來觀察重點。
海運事業能否成為獲利新動能?
在出售大洋百貨股權後,益航(2601-TW)將更專注於海運事業的發展。
公司表示,海運事業獲利穩定,未來將積極拓展海運業務,提升營運效率,並審慎評估出售股權的收益,將資金有效運用於海運事業的發展,實現集團整體營運績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