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全球貿易戰火全面點燃,美中雙方坐上撲克桌,各自亮牌、加碼。美國總統川普於本週三大動作宣布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104%的懲罰性關稅,中國隨即反制,自週四起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達84%的報復性關稅,將這場經濟角力推向歷史新高點。
這場貿易牌局的籌碼之一,就是美國農產品。中國財政部指出,除了新一波關稅外,早在3月初,中方就已對約21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課徵10%至15%的關稅。這幾乎等於切斷了美中之間數十年來穩定的農業貿易往來,使雙邊關係雪上加霜。
美國農民長期視中國為「無可取代的市場」。儘管中方自貿易戰開打以來積極推動農業進口來源多元化,例如轉向巴西購買大豆與玉米、提升本土糧食生產能力,仍無法完全取代美國農產品的供應規模。根據資料,2024年中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總值為292.5億美元,年減14%,已連續兩年呈現雙位數下滑。
大豆首當其衝。美國2024年對中國出口的大豆總值達128億美元,約佔其對中農業出口總值的一半。然而,美國在中國大豆市場的市占率已從2016年的40%重摔至2024年的21%,被價格更低、供應更穩定的巴西瓜分市場。
玉米情況更為嚴峻。中國自美國進口的玉米金額從2023年的26億美元暴跌至2024年的5.61億美元。自2022年起,中國批准大量從巴西進口玉米,使巴西迅速取代美國成為最大供應國。
在肉品方面,中國曾是美國雞腿、豬耳及內臟的重要出口市場。2024年進口總額為25.4億美元,相較2021年大幅縮水近四成。今年初,中國還讓數百家美國肉類出口商的註冊資格過期,造成出口一度停擺。
此外,中國在2024年進口美國棉花14.9億美元、索爾高糧(高粱)17.3億美元、小麥近6億美元,其中高粱作為玉米替代飼料,面臨來自澳洲、阿根廷與巴西的強勁競爭壓力。
全球市場對這場經濟牌局反應劇烈。標普500指數逼近熊市,美元走弱,美債遭拋售,避險資金轉向其他市場。歐盟與加拿大也紛紛加入戰局,準備對美商品加徵25%報復性關稅。
白宮目前尚未對中國的最新反制行動作出回應,但川普日前曾表示關稅政策是「永久性策略」,同時又聲稱「各國正主動要求談判」,語氣矛盾,讓外界對其政策走向無所適從。
如今,美中雙方不僅在關稅上「加注」,連農業貿易也成為攻防主戰場。在這場高風險、高賭注的財經撲克桌上,誰會是最後的贏家?誰又會先喊「不跟」?全球正屏息以待下一步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