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Mercedes-Benz)最近拋出一顆震撼彈:在電動車(EV)市場成長不如預期的情況下,這家德國豪華車巨頭決定短期內「回頭走老路」,重新聚焦傳統燃油車,預計到2027年底前,將推出19款新燃油車與17款新電動車。
這是與市場現實的妥協,當利潤下滑、競爭加劇時,賓士選擇穩住現金流,放慢電動化轉型的腳步。
2025年2月21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燃油車回歸,賓士的新賭注?
雖然全球汽車產業正全速衝向電動化,但賓士顯然踩下煞車,燃油車再次成為公司的核心支柱。2024年,賓士的純電動車銷量大跌23.1%,這讓原本的電動化藍圖出現裂痕。現在,賓士的策略很明確:短期內將以燃油車撐起營收,避免在尚未成熟的電動車市場中失血過多。
不過,這並不代表賓士放棄了高端市場。財務長重申:「我們仍然堅持『價值重於銷量』的策略。」這意味著,新推出的燃油車與電動車都將集中在高毛利、高價位車型,繼續維持品牌的豪華定位。雖然這可能導致市場份額下滑,但在利潤壓力下,賓士選擇了「先顧好錢包」的策略。
獲利下滑警報響起,削減成本救急
2024 年對賓士而言是一場硬仗。根據財報數據,集團整體獲利(EBIT)大跌 31%,從 197 億歐元 跌至 136 億歐元。其中,汽車部門(Mercedes-Benz Cars)表現更為慘烈,調整後營業利潤(EBIT adj.) 大跌 39%,從 143 億歐元 重挫至 87 億歐元。
銷售與營收表現也同步下滑,2024 年整體營收下降 4%,來到 1456 億歐元,汽車銷量則下滑 3%,從 204.4 萬輛 減至 198.3 萬輛。更糟的是,每股盈餘(EPS)也下滑了 24%,從 13.46 歐元 降至 10.19 歐元。
📉 為了止住出血,賓士祭出一連串削減成本的計畫:
生產成本削減目標:到2027年降低10%,2030年進一步達到20%。
外移生產基地:部分車型生產將從德國轉移至匈牙利,成本可望降低高達70%。
組織精簡:透過外包財務、人資與採購部門,並透過退休不補與自願資遣減少人力。
這些措施顯示,賓士正在進行一場深層結構性調整。不過,轉移生產基地與裁員可能引發勞資緊張,甚至影響品牌形象,這是一場高風險的策略賭局。
⚔️ 全球競爭加劇,中國市場失色
賓士面對的挑戰不僅來自內部,外部環境的壓力也不容小覷。特別是在中國與德國這兩大市場,賓士的銷售表現疲弱。雖然表現略優於Audi,但與BMW相比卻相形見絀——BMW的電動車銷量在逆風中成長,顯示出在EV市場中,賓士的競爭力正受到嚴峻挑戰。
更棘手的是,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正給賓士帶來不小壓力。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從4月起對所有進口車加徵25%關稅,為了因應,賓士將強化在中國與美國的本地化生產布局,以降低貿易壁壘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