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礦物|印度深海採礦:能源轉型的解方,還是一場環境與地緣的雙重賭局?

2025年04月29日 18:05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oyal IHC

2025年4月2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關鍵礦產需求增加,印度正積極佈局深海資源開發。近日,印度政府宣布再度延後離岸深海礦區的拍賣截止日,延至5月1日。這場拍賣原本被視為印度突破關鍵礦產供應瓶頸的重要一役,卻因技術短缺、環境抗議與投資者觀望而充滿變數。

擺脫依賴自給自足

印度此次拍賣的13個深海礦區,涵蓋石灰泥、建築用砂及多金屬結核。這些金屬結核蘊含鈷、銅、錳和鎳等關鍵礦物——這些都是電動車電池和再生能源設備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目前全球關鍵礦產市場由中國主導,美國地質調查局指出,中國在50種關鍵礦產中掌握了30種的主要供應。為了降低對外依賴、分散供應風險,印度積極開發本土資源,並力圖支撐2030年前新增500GW再生能源的目標,朝2070年達成淨零排放邁進。

GW(Gigawatt)是電力裝置容量的單位,用來衡量發電系統的瞬間最大供電能力。通常用來表示一個國家或電力系統的總發電能力規模。1GW 等於 10億瓦(W),也就是 1,000百萬瓦(MW)。截至2024年底,台電目前的總裝置容量大約是58GW。

技術落後拍賣受阻

然而,印度在深海採礦技術上明顯落後,缺乏自主開採能力。因此有多家印度礦業及水泥公司向荷蘭皇家Royal IHC尋求技術支援。同時,由於潛在投資者要求更長時間研究礦區資料,拍賣截止日從2月27日推遲到4月2日,再延到5月1日,反映市場對技術門檻與回報前景的雙重考量。此外,印度在陸上關鍵礦產的拍賣成效亦有限,48個礦區中僅約一半成功標出,顯示在關鍵礦產開發領域整體仍面臨諸多挑戰。

 環保爭議推動受阻

深海採礦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引發強烈反彈,印度反對黨要求取消拍賣,南部喀拉拉邦的漁民也發起抗議,擔憂生態破壞將威脅生計。儘管印度礦業部聲稱已事先諮詢環境部與漁業部門,但這場環保與經濟利益之間的拉鋸戰,將是後續政策推動的主要變數。在技術挑戰與環境爭議夾擊下,印度能否成為全球關鍵礦產新勢力,仍有待考驗。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鍵礦物
印度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