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重電設備龍頭廠中興電(1513),1月營收創歷史同期新高、達17.7億,年增33.8%!34%年增率對於過去長期不成長的產業,很令人振奮!
大家可能都已知道,台電10年5,645億電網強韌計畫,以及再生能源政策、儲能興起,都會需要更多的重電設備與工程施作,所以帶給重電產業不一樣的成長局面,讓整體產業持續展現向上。
月營收年增率34%,比法人預期2023年營收將成長21%還要高,但這並非表示它1月就有著超乎市場預期的成長。因為重電設備和工程都會包在一起,有時工程會趕進度認列營收、有時會遞延。所以用長期營收角度來檢視會比較確實。
我們也可以追蹤「在手訂單是否有持續增加」,因為這顯示的是營收延續力,像中興電在手訂單從2022年底250億攀升至272億,就意味營運動能持續增加。
但重電題材好像已經講了好久了,大家難免對於持續力、成長速度仍覺得有點模糊,所以容易陷入「現在還能不能進場?」的困惑。
運用長短期營收動能 來確定成長延續性
從同業營收趨勢上,可看到整體產業的確在穩定向上的成長軌道。
如果要更了解成長速度,可以運用長短期營收動能中的「近12個月平均營收」,使用工具計算成長率,中興電2023/1和2022/1平均月營收相比,成長6.5%。
如果拉長到2018,再運用年複合成長率(CAGR)來計算,就可知2018/1-2023/1,平均每年以11%速度成長。
所以我們就能知道,中興電以6-11%的力道持續攀升,後續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追蹤。不過若以這樣的方式來看同業,好像會延伸出一些疑問。
同業短期成長力度上出現較極端的情況?
回溯到2018年長期來看,華城和亞力每年分別以6.6%、14.7%的速度成長,的確也都和中興電一樣穩定向上。
但如果是短期來看,會發現華城居然衰退-14%、而亞力成長36%超強勁!
這樣是不是意味著亞力最強勁最棒、而華城向上力道呈現疲軟?提醒大家,我們用平均營收的成長性來說明,整個產業的同業都展現向上的格局,但並不適合用來檢視誰的營運比較強。
因為不要忘了!這個產業要用比較長的營收角度來看。接下來我們用各自營運的差異性,來比較誰更有優勢,也能解釋到上述極端的情況。
運用數據與簡介了解營運差異性 誰比較有優勢就知道了!
首先從長期毛利率能看出,華城毛利率比較有波動、中興電較高,而亞力最低。
如果看不太出來誰的毛利率比較高,也可運用計算工具算出毛利率平均值誰最好。
亞力(1514) 營收上升趨勢強勁,但毛利率是三家中最低14.6%
亞力營收占比較重的是電子材料和工程業務,產品以中低階的配電盤和變壓器為主,技術相對之下比較低。從模組公司簡介中,也比較看不到產品在台灣有可觀的市占率,技術相對不高、也不具市占規模下,議價能力會比較差,所以毛利率是這三家業者中最低者。
除了台電是大客戶之外,亞力和同業相比,擁有較多的科技大廠客戶,過去兩年同時也大幅受惠於台廠擴建新廠、增加產能的建置需求,所以營收需求較為強勁。
但後續這部分的紅利也會趨弱,整體看來,亞力當然仍能受惠重電產業向上、台電、再生能源的帶動,但在和同業分食訂單上的優勢,就會比其他兩家弱一些。
華城(1519)營收毛利波動大,平均毛利率16%
而毛利率第二大的華城,產品之所以毛利浮動較大,是因為營收占比最大、最主要的產品是變壓器,而變壓器會用到比較多的鋼、銅線、鐵材,華城受到原料價格波動的程度會比同業來的更劇烈一點。
除了毛利率較起伏之外,也容易因為缺料而出不了貨,所以其實它的營收相比同業也比較波動(下圖橘線起伏更大)。而前面提到華城營收又呈現下滑情況,主要是因為風電客戶缺工、延遲拉貨,導致華城出貨困難、半成品堆積。
這樣了解短期營收衰退,不是因為實際需求下降,對於持有華城以及整體產業的成長持續性也會比較放心了。
而且從模組簡介中也能看到,華城電壓器產品在台灣也有不錯的市占率,所以在爭取技術中上的重電設備大訂單上,也會相對比較有優勢。
中興電(1513)產品技術與市占率都高,平均毛利率19%
中興電在手訂單272億中,67%來自於重點產品「GIS絕緣開關」,此產品不但技術比較高,在台市佔率更高達70-80%,這也意味著中興電擁有相對同業更高的議價權,技術高+有議價權,毛利率也會比較高。
無論是台電電網強韌計畫,還是再生能源政策促使太陽能和風電電廠增加,都一定會需要到GIS,需求明顯成長。中興電也從2021原本只有2座GIS廠,到今年將會提升至8廠,產能大幅提升顯示訂單與需求的確很強。
同時也因為市占率高,較有優勢獲得更多的台電電網強韌計畫訂單份額,所以不但成長性明確、受惠程度也最大。
結論
那我們已經知道產業穩定向上,就要趕快再來看還有沒有報酬空間。看到中興電的預估本益比,14倍與9.8倍還不是很貴,顯示即使這個產業已有了這麼明確的長期成長性,但中興電仍有報酬潛力。
而華城雖然目前僅有2023年的預估,但從預估本益比來看,仍比預估EPS成長率低了不少。
至於這兩家還有多少的報酬潛力,建議大家趕快用折現模型跑一次來看看,就會更清楚,而且搞不好還能發現驚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