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巴西東北部的巴伊亞州,有位農夫叫Moises Schmidt,他正默默推動一場可可產業的大革命。你沒看錯,就是製作巧克力最重要的原料「可可豆」!他準備在一塊比整個曼哈頓島還大的土地上,打造全球最大、最現代化的可可農場,而且這地方原本根本不是可可主產區。
可可為什麼這麼搶手?現在不是非洲在種嗎?
全球主要可可產區──非洲的象牙海岸和加納──近年因為氣候變遷、病蟲害與樹木老化,產量連續三年下滑。2024年時,可可價格幾乎漲了三倍,一度飆破每公噸12,931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就連現在價格也還在每公噸8,200美元上下,遠高於過往平均價。
看到這個趨勢,Schmidt早在2019年就開始佈局。他預測未來會有可可短缺的問題,現在看起來真的一語成讖。他的家族企業投資了3億美元,要在巴伊亞西部的平原上種下密集高產的可可樹,全程灌溉、施肥,完全走工業化農業路線。
工業化農法帶來的改變
傳統可可園,每公頃大概種個300棵樹就差不多了,但Schmidt計劃每公頃種到1,600棵。這樣密集種植,再加上灌溉和施肥,自然每單位產量高得嚇人──現在他第一期種了400公頃的田地,平均一公頃就能收成3,000公斤的可可豆,比目前巴西一般的傳統農場高出將近10倍。
他甚至希望未來能突破到4,000公斤以上,這可比全球第一大產區象牙海岸的平均單位產量(約500公斤)高出整整8倍。
巴西真的能取代非洲嗎?
Schmidt認為,未來10年內,巴西高產可可農場的面積可能會達到50萬公頃,每年產量可達160萬公噸。對比目前巴西只有約20萬公噸的產量,這樣的目標可以說是翻了8倍。他更直言:「我相信,巴西會成為全球的可可糧倉。」
巴西的自然條件真的不錯,地形平坦、水源穩定,加上當地農民早就習慣種植大豆、玉米等大宗作物,有豐富的工業化農耕經驗。這也讓不少農業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這片土地。
像全球大型農產品貿易與食品加工公司嘉吉(Cargill),以及全球最大可可原料與巧克力產品供應商百樂嘉利寶(Barry Callebaut),也都積極參與當地的可可種植項目。就連 Snickers 和 M&M’s 的製造商──美國巧克力大廠瑪氏(Mars),也在這一帶設立了可可試驗田,為未來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做準備。
聽起來很棒,但風險存在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樂觀。可可樹本來就容易生病,過去巴西在1980年代就曾因「女巫掃帚病」損失慘重。像Schmidt這樣大量種植相同品種,可能會讓農場在面對病害時毫無抵抗力。
另外,有人也擔心品質問題。傳統的可可多半種在遮蔭環境下,風味被認為比較細緻。但初步測試發現,在全日照下種出的可可,風味其實沒有明顯差異,關鍵反而是後續的發酵和乾燥處理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