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金屬行情不只看供需!政策、地緣與供應鏈變化才是關鍵

2025年04月08日 15:1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4月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宣布對進口金屬加徵關稅,整個金屬市場立刻出現大幅波動。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金屬價格指數在一週內就下跌了6%,反映出市場對可能爆發全面貿易戰的擔憂,已經不只是情緒,而是真實影響到了價格。

這波關稅不只影響進出口成本,也改變了全球金屬的流向和定價方式。現在金屬市場的走勢,不再只看供需,而是更依賴政策變化和各地的供應情況。到底整個事件怎麼開始、哪些金屬受到影響、情況又會怎麼發展?我們一起看看吧。

錫價逆勢上漲,供應中斷推高市場預期

與多數金屬價格走弱相反,錫在2025年第一季表現突出,漲幅高達25%,成為市場焦點。價格攀升主因在於接連發生的供應中斷。

緬甸的Man Maw錫礦原計畫在停產18個月後復產,但隨後緬甸發生強震,使復產進度生變;另一方面,剛果東部的安全局勢惡化,Alphamin宣布旗下Bisie礦場暫停營運,供應鏈的變數進一步升高。吸引大量資金,使錫的價格創歷史新高。

不過,中國市場的情況顯示,全球供應並非全面短缺。上海期貨交易所錫庫存已達9,872公噸,年增47%,為近半年新高,顯示中國內部供應仍充裕。錫價雖受供應風險推升,但若後續產地供應回穩,價格也可能迅速回落。因此,仍需觀察復產情況與庫存變化是否轉向。

銅價震盪,政策變數成最大風險

自2月川普政府啟動國安調查以來,CME與LME價格開始出現異常價差。引發大批實體銅湧向美國市場搶搭免稅列車。

但隨關稅實施時間不明、政策風險持續發酵,LME銅價近期已跌破每公噸9,000美元。投資人愈來愈擔心,若各國進一步採取報復性行動,全球製造業動能將被拖累,銅的實質需求將受到打擊。

鋁價呈區域兩極,美國溢價創高、歐洲需求流失

CME鋁合約雖與LME報價相連,但在區域溢價上走勢分歧。美國中西部溢價突破每公噸900美元,反映進口稅從10%提升至25%後,供應預期收緊;歐洲則因出口轉向,鋁價疲軟。

這樣的分化也讓年初對鋁的看多預期破滅。價格如今反受政策導向主宰,市場對供應鏈再平衡的適應尚未完成,鋁價走勢充滿不確定性。

印尼產能持續壓制鎳價,供過於求局面未解

鎳在2025年第一季表現相對疲弱,價格持續在每公噸15,000至17,000美元的區間震盪。造成這種局面的主因在於印尼過度擴張的供應能力。

從2024年初至今,中國轉運至LME倉庫的印尼原料鎳從11%增至超過50%。此外,印尼也開始自行生產精煉鎳,讓更多成品直接進入LME系統,導致庫存節節升高。

鎳價格低迷,印尼的生產商也感到利潤減少。但只要印尼不減產,鎳供過於求問題將難以解決。後續走勢取決於印尼是否會持續投入高階精煉鎳、還是會退回至品質較低的Class II鎳生產模式,與當地的加工利潤息息相關。

鉛價具抗跌力,鋅供過於求

鉛與鋅近期都面臨庫存與需求問題,但性質截然不同。

2025年3月LME鉛庫存有12萬公噸突然被取消,原本應反映供應緊縮,但市場並未出現漲勢。這代表多數投資人視此為「倉儲套利」,而非實際需求推動。從 2023 年初至今,鉛庫存已從2.15萬公噸累積至33.1萬公噸,但價格仍保持穩定,顯示市場對其仍有信心。

反觀鋅,雖然交易所庫存在逐步下降,但市場價格卻沒有上漲,反映出投資人對未來供需的不樂觀。2024年全球鋅礦產量下滑2.8%,短期內導致冶煉費轉為負值。但進入2025年後,新礦場開採、舊礦場也重新啟用,加工費用回升到每公噸35美元,顯示供給端迅速恢復。然而全球建築活動依舊疲軟,作為主要需求來源的建築用鋼鍍鋅板需求持續低迷。這表示即使原料充足,精煉鋅仍可能面臨過剩壓力。

金屬市場動盪還沒結束,變數還很多

整體來說,金屬市場目前還很亂,很多變數還在發展中。不只看供應和需求,還要看各國政府接下來會不會再調整政策。要等供應鏈重新穩定之前,這樣的震盪情況很可能會繼續下去。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基本金屬
關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