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集團洗錢案曝洗防機制失靈?金管會:10銀行通報52次 攜高檢署檢討

2025年11月12日 17:06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太子集團洗錢案曝洗防機制失靈?金管會:10銀行通報52次 攜高檢署檢討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太子集團遭檢調查出涉嫌洗錢高達 45 億元,引發社會譁然,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 (12) 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多位立委關切此議題,彭金隆指出,金管會有針對此案啟動金檢,共有 10 家銀行涉入,近 6 年來皆有進行大額通報及可疑洗錢申報,共計 52 次,後續是否採取動作須由執法機關判斷,目前已與高檢署討論如何進一步強化洗防機制。

民進黨立委李坤城、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等人皆針對太子集團洗錢案提出質疑,若非美國司法部於 10 月 14 日發出通知,金管會是否根本不會在 10 月 15 日啟動金檢?直言我國打詐、洗錢防制體系形同「被動應付」,嚴重打擊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

李坤城指出,根據台北地檢署資料,檢調此次扣押太子集團相關不動產 18 筆、銀行帳戶 60 個,帳戶餘額超過 2 億元,合計扣押金額達 45 億元,顯示洗錢金額相當龐大。

他進一步指出,太子集團自 2018 年進入台灣至今已有 7 年,期間在 10 家銀行開設 60 個帳戶、購置 11 戶豪宅、26 輛名車,甚至可動用現金超過 30 億元,「銀行、建商都沒覺得奇怪嗎?」

對此,彭金隆回應,金管會以往金檢都相當即時,但此案涉及 30 多個國家,美國司法部通知各國,相信各國都有採取行動,金管會除了此次專案金檢,過往也都有例行的一般金檢,他強調,與太子集團洗錢案的相關銀行這幾年都有通報,並非毫無作為。

銀行局長童政彰補充,10 家銀行從 2019 年起,系統都有辨識出風險,並依照規定進行大額申報及可疑洗錢申報,共計向調查局申報 52 次。

童政彰表示,國家洗防機制主要有三大單位,首先是金融機構,業者會把情資通報給調查局,經過分析運用之後,會把情報分送給執法機關,接下來再採取進一步動作,例如刑事警察局、檢調等。

李坤城追問,此案的銀行通報之後就沒有下文,是不是代表整個國家洗錢防制機制出了問題?彭金隆解釋,整個洗防機制涉及多個單位,金管會負責監督的銀行是第一步的阻詐、通報,他們每天面對龐大的交易,「銀行確實覺得奇怪,也依規定通報,但後續要不要採取動作,須由執法機關專業判斷」。

彭金隆表示,金管會會持續檢討機制,從 ABC 三面向著手,A 為事前檢視,規定有沒有好好做;B 為事中追蹤,有沒有落實做;C 為法規補強,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改善。

彭金隆強調,金管會針對此案已與高檢署展開討論,檢討現行跨部會合作與通報機制,「我們有防範機制,但要虛心檢討制度漏洞,強化洗錢防制能量,避免再度發生類似情況。」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金管會
彭金隆
太子集團
洗錢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