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能源總署今年報告,一座十萬瓦規模的資料中心,每年耗電相當於十萬戶家庭的總和,而資料中心會越蓋越大,用電量甚至放大二十倍約當兩百萬戶家同的用電總和,未來電力需求之大可以想像。觀察國內的雲豹能源 (6869-TW) 近期的財報與市場動態,有一指標公司特別值得大家注意,就是雲豹能源旗下天能綠電 (7842-TW) 在 2024 年國內綠電交易市場的市占率,已經逼近三成。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市占率可能只是「大或不大」的沒什麼量化概念;但如果把這個數字放進全台綠電市場規模來看,就會發現它所代表的營運含金量遠超想像。
從實際市占率 推算出 140 億度
以天能綠電近三成的市占率推算,投資法人普遍預估 2025 年新簽約綠電總量大概落在 140 億度左右。
這個推估是根據三項市場事實推算出來:
- 企業綠電採購需求正快速成長 ── 科技大廠、半導體、資料中心帶動的長約採購量持續放大。
- 天能既有的轉供量與客戶組合具規模優勢 ── 是台灣科技業最主要的綠電供應來源之一。
- 綠電市場均以長約為主,呈現跨年度累積的特性 ── 簽約越多、未來現金流越穩定。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市占率反推百億度等級的簽約量,是市場普遍採用的計算方式。
以當前企業採購綠電的長約價格換算,140 億度代表的合約價值有機會上看 700 億元,直接形成未來數年的可預期現金流。
例如: 生技產業新藥進入現有市場推估約可搶佔 30% 市佔率,推估出未來營收,11 月 13 日台康生技 (6589-TW) 公告里程碑金入帳 1.52 億美元 (約 46 億元台幣) 股價即漲停鎖死,國邑藥品 * (6875-TW) 的美國授權對象 LQDA 公布將進入全球三期臨床,國邑 * 也將接續入帳里程碑金大於簽約金。
AI 用電大幅跳升 綠電需求進入「結構性大成長」
2025 年快速成長的企業幾乎都是再生能源 RE100 的成員: Apple, Google, Meta, Dell, HP… 台灣成員有: 台積電, 鴻海, 緯創, 廣達, 華碩, 台達電, 研華, 仁寶…,而 AI 熱潮正加快改寫能源需求結構。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正在以倍數成長,晶圓廠努力擴產、升級製程時的耗電量持續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綠電從「ESG 選項」變成「營運必需品」。擁有高市占率的綠電供應商,自然會被企業優先列入採購名單。若以護國神山台積電為例 ,需求的就是能穩定供給百億綠電的企業,目前市場上每十度有三度來自天能,天能綠電正站在這股趨勢的浪尖上。從雲豹能源財報來看,第三季綠電交易營收年增 118%,就是需求跳升最直接的證據。
長約綠電=穩定現金流 體現雲豹能源高股息收益
綠電不同於傳統工程或建置收入,它並不是一次性認列,而是透過長期合約、逐年交付、穩定計價的模式運作。
簽約量越大,未來現金流就越放大越穩固、越有保障。
也因此,獲得許多投資機構法人熱烈討論雲豹能源應在 2026 年歸類在「高股利的投資標的」,背後原因很簡單:
- 長約綠電 = 穩定現金流
- 穩定現金流→較高的可分配盈餘
- 可分配盈餘提升→股利發放能力自然增加
換言之,雲豹能源的高股息展望不是喊的,而是由其綠電業務的交易結構所支撐出來的。
市占率 + 長約 雲豹能源的成長曲線不斷向上
綜合觀察市占率、長約規模、客戶質量與 AI 所帶動的需求跳升,雲豹能源的綠電業務正走向一條更具可預期性的成長曲線。
在綠能市場尚未完全成熟、同業仍面臨波動的階段,雲豹之所以被市場視為「高股息新樣本」,正是因其獲利結構的穩健性與擴張性同時存在。
如果說過去綠電是 ESG 的口號,現在開始,它已成為企業營運的基本核心資源;而雲豹能源已務實地走在這條上升趨勢中。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