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電池|從廢棄到重生,電動車電池如何變綠金?

2025年04月28日 16: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4月2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隨著全球電動車(EV)市場進入爆發成長期,去年全球EV與混合動力車銷售突破1,700萬台預期今年將逼近2,000萬台占新車銷量近20%

這波綠色轉型浪潮帶來的不只是減碳與能源革命,一個新問題也迅速浮上檯面,電池到了12至15年後的壽命盡頭,要如何處置?

以澳洲為例,到2030年將累積3萬噸退役電池,2050年則達160萬噸規模。若無有效再利用與回收,不僅造成環境污染,更將浪費原本可支撐小型交通工具家庭能源儲存,乃至社區供電的巨大潛能

二手電池潛力巨大

理論上多數退役電池在離開車輛時仍保有60%以上的儲能能力,高於80%的電池可直接翻新後再次應用於車輛機車或自行車市場60%-80%健康度者則能轉作住家儲能UPS備援系統;低於60%的電池則可透過破碎與冶煉回收鋰、鎳、鈷等關鍵礦物

當前電池生產商普遍不願分享電池健康度、材料組成、歷史使用紀錄(如事故紀錄、極端充電紀錄)等關鍵資訊,主因是擔心洩漏商業機密與涉及法律責任

若無法精確掌握電池剩餘壽命與安全風險,不僅回收成本升高,還可能引發起火等安全事故。即便近年已有技術試圖無資料推估電池健康,但準確度仍受限,無法取代原廠透明資料的重要性

全球政策轉向

加州自2021年起要求電池製造商必須提供回收商必要的電池健康資料,歐盟則將從2027年起全面強制電動車電池附帶「數位護照」(Digital Passport),記錄電池的化學組成、健康狀態及事故歷史。

產業也逐漸認知,必須從電池設計階段即導入「回收友善設計」(Design for Recycling),如模組化結構、標準化接口與易拆解設計,以降低回收與再製造成本

未來電動車電池生命週期將不再止於報廢,而是依健康度分流延長資源使用壽命,也大幅降低製造新電池所需的能源與碳排放,助力全球循環經濟與淨零轉型。

電動車產業的下個戰場

從全球產業趨勢來看,未來誰能率先打通電池資料的產業建立完整的健康追蹤體系與回收生態鏈,誰就能在二手電池市場中搶得先機。

不論是布局家庭儲能、商業備援系統,還是打造低碳新材料供應鏈,二手EV電池的「第二生命」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新一波能源轉型與產業競爭的核心戰場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電動車電池
EV電池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