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川普一句話挑動加拿大能源焦慮,「脫美」真的能擺脫能源產業的結構性依賴嗎?

2025年04月24日 14: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4月2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加拿大應成為美國的第51州。」這句來自美國總統川普的挑釁言論,近日在加拿大政壇與輿論間激起千層浪。

儘管多數人將這番話視為誇張言辭,但它不經意地揭示了一個長期存在卻少被正視的事實:加拿大對美國在能源出口上的高度依賴。

結構現實:美加能源依賴高度集中,風險升高

加拿大是全球第四大原油出口國,但其中約90%的出口流向美國。每日約有400萬桶原油透過管線直送南方鄰國,涵蓋煉油、儲運與市場需求等完整鏈結。

這種結構雖然形成已久,交易成本也低,但也意味著高度風險集中。若美國因關稅政策、外交摩擦或能源自主調整而減少進口,加拿大將缺乏立即的替代市場。

這正是「國安風險」:能源出口的地理依賴,使國家戰略自主性受到挑戰。


※圖表顯示,2023年加拿大對美國出口原油量達192.9百萬噸,占比遠高於其他市場。相較之下,對中國、歐洲與其他亞太地區的出口規模仍屬邊緣,突顯加拿大能源出口市場依賴高度集中,美國市場地位幾乎不可替代。

執行障礙:基礎建設與民間投資動能不足

理論上,加拿大可透過擴建管線至東部與西岸,打開亞洲與歐洲市場出口通道,但現實遠比理想複雜。

Trans Mountain 是目前唯一可連結海外市場的管線,而東部的 Energy East 計畫早在2017年就因環保聲浪、原住民協議未獲共識與法規門檻過高而終止。

即便近期民調顯示,支持跨國內油管建設的比例上升,但私部門仍缺乏投資動能。能源基礎建設週期長、爭議多、資金回收慢,若缺乏強力政策承諾或公共支持,企業投資意願難以形成。

全球視角:能源主權的理想與國際趨勢的落差

除了國內結構與產業條件,加拿大還面臨全球能源投資方向轉變的挑戰。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30年後全球石油需求成長將趨於停滯。許多國際資本與機構投資人日益偏好投入低碳能源與永續基礎建設,傳統油氣項目的吸引力下滑。

若加拿大此時再擴建大型油管,不僅將面臨資金來源緊縮,更可能與自身淨零承諾與全球趨勢產生衝突。這使得「脫美」若只停留在增加油氣出口管線的層次,恐怕只是另一種延遲轉型的表象。

結語:能源戰略,不能只靠喊口號

加拿大能源對美出口的依賴,反映的是歷史、市場效率與基礎建設佈局的結果。雖然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已成為共識,但落實仍面臨結構性挑戰。

真正可行的能源戰略,不應只是擴張管線,而需評估長期能源需求趨勢、基礎建設整合能力與產業投資動能。

脫美的路不短,但透過實際政策推進、產業配套與多邊出口布局,或可逐步建立更具韌性的能源體系。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油氣產業
石油
原油
川普
美國
加拿大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