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倒計時,AI搶艙潮推升空運新高峰!航空三雄搶高值貨運商機

2025年07月25日 14:1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隨著美國即將在8月1日對台灣啟動對等關稅,科技業供應鏈紛紛加快腳步搶出貨,帶動台美航空貨運市場迅速升溫。

從AI伺服器、半導體設備到高單價電子零組件,出貨需求在短時間內大增,不少企業為了搶在關稅生效前完成出貨,讓航空貨運業者忙得不可開交。

🔺關稅倒數壓力大,AI伺服器成搶運主力

這波搶運潮的主因,不只是單純的備貨需求,而是美國對台關稅政策的壓力,對 Google、微軟、AWS、Meta 等雲端巨頭來說,AI伺服器與半導體設備這類高價值、高時效的貨品若在8月後才出貨,一旦被課上重稅,代價將非常驚人。

為了避開潛在的成本衝擊,許多科技大廠不僅提早出貨,還加碼包機運輸,貨代業者透露,現在不只一般艙位一位難求,部分航班甚至臨時轉為全貨機模式來應對需求暴增。

目前台灣飛美國的空運價格已攀升至每公斤約220至250元台幣,加上燃油附加費,總價落在每公斤8至9美元,明顯高於中國或越南出發的報價。(中國飛美國運費每公斤約6~6.5美元,越南飛美國運費每公斤約5.5美元。)

雖然電商貨量仍未全面回溫,但AI相關產品的集中出貨,撐起了整體運價,讓台美線維持在高檔水位,業界預估,這波緊急出貨潮將持續至7月底,短期內運價仍有上揚空間。

🌐 台美空運改寫舊模式:「雙向物流」成新常態

以往台美空運市場多是「單向輸出」,貨主要從台灣飛往美國,但最近這個模式正在改變,隨著台積電等台廠赴美設廠,有些在美國生產的晶圓產品仍需運回台灣進行封裝,讓過去相對冷清的「美國→台灣」回程航線也熱絡起來。

這種雙向貨物流動,不僅讓航班的利用率更高,也大幅提升航線的營運彈性,航空公司看準這股趨勢,紛紛加碼布局,華航和星宇航空,分別宣布將於今年底與明年初開航台北-鳳凰城航線,就是為了搶進半導體產業鏈設廠後所帶動的後勤運輸商機。

簡單來說,過去只有「出」的台美航線,現在開始「進也有貨」,不但讓整體物流更均衡,也為航空業開啟一條全新的成長路徑。

✈️ 台美高值貨運戰:航空三雄積極搶市

這波AI出貨潮不只是產業的急單競賽,對航空公司來說,更像是一場「貨運品牌力大考驗」,誰能處理得更快、更專業,就有機會在這波熱潮中脫穎而出。

華航(2610-TW)

具備全台最多的貨機機隊,早在2013年便布局醫藥冷鏈,2014年導入主動式溫控集裝箱,並於2019年取得IATA醫藥品冷鏈運輸認證,專業度備受國際肯定,華航能穩定處理大量且需控溫、抗震的高值貨品,是出貨量大的科技大廠首選。

長榮航(2618-TW)

以北美航線密集和空地整合能力見長,能快速調度艙位、處理急單,是彈性出貨的最佳支援,與長榮航勤一同取得IATA醫藥冷鏈運輸認證後,並於 2024 年完成續認。

星宇(2646-TW)

雖然航網與運力尚在拓展階段,但專攻高附加價值貨物市場,是國內唯一取得四項IATA CEIV認證的航空公司,涵蓋鋰電池、醫藥、生鮮與活體動物,這些專業認證使其在處理AI伺服器、敏感元件等特殊貨物時,具備高度合規與處理能力。

華航主打穩定與載重,適合大量運輸高端硬體;長榮強調班次密集與調度彈性,是急單出貨的首選;而星宇則鎖定高附加價值與國際認證市場,在特殊貨運領域建立起差異化優勢。

短期來看,這波因應關稅催出的「爆單潮」確實為航空業帶來一波報復性成長;但放眼未來,真正的戰場仍是供應鏈長期重構。

航空業者如果能趁勢建立起高附加價值貨物的專業運輸能力、優化包機與艙位調度系統,將有機會在下一個全球供應鏈轉移的階段中,搶占更關鍵的樞紐地位。

🚛 關稅政策未明朗,物流業者全程待命應變

雖然眼前看起來是一片搶運潮,但最終關鍵還是取決於美國關稅政策的實際內容。

對企業來說,這不是「要不要出貨」的問題,而是「關稅多少」決定出貨與否,多數業者的態度很明確:如果稅率在25%以下,出貨會照常進行;但只要超過這個門檻,就得重新評估供應策略與出貨時程。

在這樣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物流業者幾乎是繃緊神經、全程待命,像是台驊(2636-TW)、中菲行(5609-TW)、捷迅(2643-TW)等大型貨代公司,早已啟動「戰情機制」,針對每一筆貨物動態調整航線、排艙與出貨時點,他們不只是幫忙出貨的角色,更像是客戶背後的策略顧問,協助企業在時間壓力與政策變數中找到最穩妥的出路。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美國
台灣
關稅
航空
貨運
AI
運輸
空運
華航
長榮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