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東南亞股市正面臨多重壓力。受到美國擬再啟貿易關稅政策、區內經濟成長前景不明,以及中國股市強勁反彈等因素影響,外資轉向其他市場尋求報酬。
包括泰國、印尼、菲律賓與越南在內的市場,自今年以來累計資金外流達到41.6億美元,為自2020年以來最大首季資金淨流出。
貿易戰風險升溫,東協不再是避風港?
儘管先前市場預期東協地區可因美國對中國徵收關稅而間接受惠,如同美國總統川普首任期間的情況;但由於這次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也將東南亞國家納入貿易戰可能波及的範圍,導致市場信心動搖。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的投資組合經理Gary Tan指出,「對於新興市場投資人來說,目前沒有太多理由持有東協市場的資產。」他認為,東協地區面臨內需疲弱、交易量下滑,以及與人工智慧產業連結度低等問題,使其吸引力大減。
中國吸引力上升,帶動港股領漲全球
與此同時,中國股市因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的人工智慧模型激起投資人熱情,使得今年中國股票基金吸引了33億美元的海外資金。此一趨勢也推升了香港股市,恒生指數今年以來已上漲17%,成為全球表現最好的主要股市。
相比之下,FTSE ASEAN 40指數則下跌超過4%,創下自2020年以來最差的第一季表現。泰國SET指數截至目前為止下跌15%,成為2025年表現最差的主要股市指數。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也下跌近14%,在週一更跌至自2021年8月以來最低水準,原因在於總統Prabowo Subianto的龐大社會支出計畫與財政疑慮使投資人感到不安。
資金偏好轉向中國,東協估值偏高難具吸引力
Saxo的首席投資策略師Charu Chanana表示:「投資人對東協地區的審慎態度可能在短期內持續,特別是當全球投資組合更偏好經濟成長展望明朗、政策具彈性的國家時。」
從估值來看,中國股市相對便宜。根據MSCI指數數據,東協股市的本益比約為13,高於中國的10和亞洲整體的12.75。
此外,東南亞貨幣波動劇烈,侵蝕了外資的投資報酬,也是一項令人擔憂的因素。這些總體條件的變化,讓資金逐漸流向評價較低、成長潛力更具吸引力的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