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人工智慧(AI)應用及高效能運算(HPC)等新興科技需求強勁,經濟部統計處今(20)日公布 114 年 10 月份外銷訂單金額達到 693.7 億美元,不僅寫下歷年同月新高,且已連續 9 個月年增,與去年同月相比大幅成長 25.1%。累計今年前 10 月外銷訂單總額為 5,937.4 億美元,年增率高達 22.6%,顯示我國出口結構正迎來一波強勁的科技紅利。
觀察訂單結構,電子及資訊通信兩大產品合計接單金額高達 509.8 億美元,佔總訂單近 74%。
其中,電子產品 10 月接單金額達 284.1 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年增率衝上 35.9%,主因高效能運算與 AI 應用需求推升 IC 製造、晶片通路及設計等關鍵環節訂單大增。資訊通信產品接單金額為 225.7 億美元,亦創歷年同月新高,年增 28.4%,主要由伺服器和網通產品的暢旺需求所帶動。此外,光學器材也因光學檢測與量測設備接單成長,年增 2.9%。
傳統產業 10 月呈現「冰火兩重天 ,雖然基本金屬和塑橡膠製品因市場需求保守與海外競爭壓力,分別年減 10.0% 與 9.8%,但部分傳產已見曙光。機械產品因半導體設備及自動化設備訂單增加,年增 16.0%;化學品則因藥品接單成長,年增 4.4%。
此外,10 月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為 49.9%,較上年同月下降 2.1 個百分點。這主要歸因於資訊通信及電子產品廠商提升國內生產比重。這項數據被視為供應鏈轉型的訊號,顯示高階、高價值產品的生產正朝國內集中。
展望未來,統計處表示,儘管國際貿易政策和地緣政治衝突等不確定性因素持續干擾,但 AI、HPC 與雲端資料服務等新興科技商機加速擴張,將持續帶動我國半導體先進製程及伺服器供應鏈需求。廠商對 11 月接單的動向指數為 48.0,預期整體訂單金額將較 10 月略為減少,顯示科技業雖在高點震盪,但成長基礎穩固,仍可望支撐外銷接單動能穩健成長。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