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丹麥能源部長於近日宣布,政府將暫停所有正在進行的離岸風電招標,原因是當前市場條件已無法支持現有的無補貼模式。
全球離岸風電產業近年來受到成本上升、利率攀升及供應鏈瓶頸的影響,使得投資環境變得更加艱難。
產業面臨成本上升挑戰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與全球風能委員會(GWEC)的數據,2024 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 77.6 吉瓦(GW),雖然是歷史第三高,但年增率下降 17%。
其中,歐洲風電產量在 2024 年達 616 太瓦時(TWh),預計 2025 年將超過燃煤發電,成為該地區的主要電力來源。
然而,由於風速波動,歐洲 2024 年有五個月的風電產量低於前一年同期,影響了整體發電穩定性。這類波動性問題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謹慎態度。
為應對市場挑戰,丹麥政府計畫在 2025 年推出新的離岸風電招標,規模介於 2 到 3 吉瓦(GW)之間,並可能提供政府補貼。
這與歐洲其他國家的政策趨勢一致,因為越來越多政府認識到市場環境的變化,開始考慮提供經濟激勵來吸引投資。
丹麥風電產業面臨壓力,Orsted CEO 換人
丹麥作為全球風電產業的重要國家,擁有世界最大離岸風電開發商 Orsted。然而,近年來 Orsted 面臨嚴重的財務困境,自 2021 年高點以來股價暴跌 83%。
該公司於 2025 年宣布更換 CEO,希望藉此重塑投資者信心。Orsted 的困境部分來自於風電專案的延誤與成本上升,這些問題使得市場對風能產業的獲利能力產生疑慮。
全球風能市場現況與挑戰
除了丹麥市場的不確定性,全球風能市場也面臨諸多挑戰。2025 年離岸風電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 11.48%,市場規模將從 291.44 億美元增至 2030 年的 501.76 億美元 。
然而,由於供應鏈短缺、物流成本上升及政策不確定性等因素,許多企業不得不重新評估投資計畫。
此外,在亞太地區,中國風能市場仍保持增長,2023 年新增裝機容量比前一年增長 66%,顯示出該地區對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視 。
未來展望
除了離岸風電政策調整,丹麥政府還宣布將協助資助一條通往德國邊境的氫能管道。該計畫旨在將風力發電的多餘電力用於生產「綠色氫能」,這被視為歐洲能源轉型的重要環節。
然而,由於投資成本與基礎設施建設困難,綠氫的發展進展緩慢。丹麥能源部表示:「時間至關重要,因此政府承諾確保該管道能夠在 2030 年開始對德國輸出氫氣。」
全球風能市場正處於關鍵轉折點,儘管增長潛力仍然可觀,但市場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丹麥政府暫停無補貼模式的離岸風電招標,顯示出歐洲風能市場面臨的投資壓力。
未來,政府補貼與政策支持將成為影響風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全球風能產業逐步適應新的市場現實,離岸風電與氫能技術的整合發展將成為下一波綠色能源轉型的核心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