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晶片法案為何給「60億俱樂部」25%超高抵減?一表看懂 誰能靠租稅優惠成「護國神山」

2025年11月11日 17:06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台版晶片法案為何給「60億俱樂部」25%超高抵減?一表看懂 誰能靠租稅優惠成「護國神山」
圖片來源:由鉅亨網提供

台灣透過《產業創新條例》(簡稱產創條例)等租稅優惠法規,積極引導企業投入研發與產業升級。其中最具保護色彩的是俗稱「台版晶片法案」(產創條例第 10 條之 2)。KPMG 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林倚聰會計師今(11)日提指出,該法案的高門檻,明顯針對如台積電 (2330-TW) (TSM-US) 這種規模的大型半導體公司提供 25% 高額抵減,15% 稅率限制係配合國際最低稅負制,以確保龍頭企業能「稅留」台灣。

從美國關稅政策衝擊到全球最低稅負制,跨國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協助企業掌握稅務趨勢、提前布局因應,KPMG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1)日舉辦「2025 稅務年會」,針對國內外稅務新興議題及跨國企業挑戰進行深入剖析與分享。

林倚聰指出,該法案設定新台幣 60 億元研發門檻及營收 6% 比率,明確鎖定台積電等具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龍頭企業,除提供前瞻創新研發 25% 的高額抵減,也藉由確保「有效稅率」達 15% 來接軌國際最低稅負制,確保國家稅收能留台灣,而這對鞏固台灣高階晶片製造優勢至關重要。然而,一般企業在享受既有優惠的同時,仍需面對日益嚴峻的合規性挑戰與國際人力外派的複雜稅務問題。

晶片法案:專屬巨頭的戰略租稅利器

林倚聰說明,台灣晶片法案與既有租稅優惠的差異極大(如下表),它是一個門檻極高且目標明確的戰略工具。高財務指標的設定,確保此優惠只惠及少數對國際供應鏈具備關鍵影響力的頂尖公司,且法案提供高達 25% 的前瞻研發抵減,此設計除了獎勵創新,更具備高度的國際稅務策略考量。

林倚聰指出,法案要求有效稅率需達 15%,這與全球最低稅負制(Pillar Two)直接相關,目的是防止稅收流失到國外,從國家層面鞏固台灣在全球高階半導體製造的稅務競爭力與優勢。

國際化人力外派的稅務複雜性與風險

面對企業全球化發展,KPMG 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執業會計師丁英泰指出,員工外派所衍生的跨國稅務及法令挑戰日益複雜。企業在規劃外派架構時,應審慎評估聘僱合約模式、薪資分攤方式與社會保險安排,並需掌握各國的稅務法令與簽證規範,例如德國或美國對外派人員的居留要求。

丁英泰強調,企業應建立人資、財務與稅務等跨部門的協作機制,這是應對外派流程中各階段合規性挑戰的關鍵。規劃不當不僅影響員工權益,也可能使企業面臨雙重課稅及違規受罰的風險。

表:台灣晶片法案(產創條例第 10 條之 2)與既有研發投資抵減(產創條例第 10 條)差異

較項目 台灣晶片法案(第 10 條之 2) 既有研發投資抵減(第 10 條)
適用對象 具國際關鍵地位的頂尖大型企業 廣泛適用於符合創新定義的企業
財務門檻 極高:研發費用  60 億元,佔營收 6% 無高額絕對門檻
抵減比率 高:研發 25% + 設備 5% 一般:最高 15%
有效稅率 要求:需達 15%(國際接軌) 無此要求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KPMG
產創條例
台版晶片法案
前瞻創新研發
研發投資抵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