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 (002594-SZ) 當前正面臨挑戰,不僅全球銷售與產量在7月出現罕見下滑,近期更傳出透過代理商太古汽車,繞道以「騰勢」品牌自泰國進口整車進入台灣市場,已引發台灣政府與產業界高度警覺。
根據香港交易所月報,比亞迪7月全球生產317,892輛EV與PHEV,較去年同期下滑0.9%,這是自2024年2月以來首次非節慶因素下出現負成長。其中,PHEV產量與銷量分別年減24.6%與22.6%,成為拖累主因。雖然整體銷量仍年增0.6%,達344,296輛,但相較於6月達12%的年增幅,成長力道顯著放緩。
自2024年第4季創下年度銷售超過400萬輛、EV占比41%的高峰後,比亞迪面對中國內部補貼退坡、價格戰與競爭白熱化的局勢,已明顯調整其成長步調。
在此背景下,傳出比亞迪將以「騰勢」品牌自泰國整車輸入台灣市場的消息,引發台灣當局強烈反應。雖現行法規已明文禁止中國整車進口,對於中國品牌車經由第三地進口尚無明確限制,但經濟部於8月5日明確表態,未來將從車輛安全、資訊安全、產業發展與國安等面向,防堵中國品牌車繞道登台。
經濟部指出,依現行規定,雖然像騰勢這類新品牌可依《公路法》與《貿易法》提出進口及審驗申請,並經由相關主管機關通過各項測試後即可領牌上路,但強調,目前台灣對於中國零組件組裝成車的條件有規範,必須通過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的認定,方可銷售。
交通部也補充說明,車輛在上市前,須通過安全、能耗、汙染等多項審驗程序,並取得合格證明。目前騰勢尚未完成相關測試,也尚未申請車安中心的檢測流程。
面對中國品牌可能繞道進入台灣,台灣汽車業者表達深切憂慮。並指出,中國廠受惠補貼與規模優勢,加上激烈的價格競爭策略,若進入台灣市場,恐將對國產與進口車品牌帶來嚴峻衝擊。
尤其當前內需疲弱,若再引發消費者觀望情緒,對本地產業恐造成二度傷害。因此業界普遍呼籲,政府應儘早從法規面補漏洞,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