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迪(6244-TW)總經理葉正賢認為,全球太陽能要恢復到供需正常,將等到2026年,然而台灣在太陽能產業此時面臨什麼困境,又有什麼機會 ?
中國傾銷太陽能模組影響
台灣廠商帶來了顯著的影響,首先是價格壓力的增加。由於中國模組以低價進口至台灣市場,台灣本地廠商在競爭中難以維持利潤,面對這種低價競爭時處於不利地位,經營上受到極大挑戰。由於產能供過於求問題嚴重,中國傾銷,廠商甚至虧錢銷售。
從同業營收觀察,包含茂迪(6244-TW)、聯合再生(3576-TW)、太極(4934-TW)、元晶(6443-TW)、安集(6477-TW),營收趨勢由2022年腰斬,跌幅達5~7成。在2024年3月後營收才跌勢趨緩。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進一步看到這三年台灣太陽能模組銷量,確實受到相當大的打擊,不只是外部傾銷衝擊,台灣2024年遇選舉年,政策上安裝量落後,加上過往為了搶安裝出現違法、陳抗活動的案件,預估在2024年台灣總安裝量僅約1.6~1.7GW,年減約35%。
中國大廠不只價格上具有競爭力,在技術研發方面也優於台廠,造成台廠地產品銷售單價面臨相當大的壓力,2年內價格跌幅約2成,這也是為什麼前述所見太陽能模組銷量並沒有像營收下滑來的多,原因正是國內業者2024年面臨的是量價同步減損的局勢。
不過台灣太陽能模組廠,也並非完全沒有機會,從外銷量來看,2022年外銷僅占總銷量的約10%,而2024年則占了約25%。「NO CHINA」去中化效應正在逐步擴大!不只美國、歐洲開始出現聲浪,日本、菲律賓、加拿大、越南、印度也陸續加入。
台灣太陽能模組廠是否能重返成長路徑,我們可以關注幾件事
1、政策光電預算,預算增加約 21.6%
台灣市場不確定性,2025年台灣政策目標若要達成,是相當具挑戰。
目前已知中央預算,114年的預算 332 億元,主要係台灣電力公司辦理離岸風力發電第二期計畫、綠能第一期計畫 300.7 億元;經濟部辦理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 10.2 億元。相較113年豐店與光電預算的273億元,今年增加了21.6%,2025年太陽能安裝量有望增加。
2、產品平均銷售單價,止跌昂揚
由於供過於求問題嚴重,不少中系廠虧錢銷售,儘管近期有業者想拉抬價格,但未能成功。台廠預期整體價格再跌有限,預估會到2025年第1季底、第2季初有望回升,但市場恢復供需均衡可能要到2026年上半。
3、外銷市場,是否持續成長
元晶指出,明年電池銷售目標內、外銷各半,外銷以美國及日本為主,模組部分10-15%為外銷,並以日本為主。茂迪表示,在東南亞、歐洲及日本等海外市場耕耘成效顯現下,目前外銷比重高於內銷,明年將持續致力擴展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