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通膨降溫反成陷阱?美國實質利率上升正悄悄收緊金融環境

2025年05月16日 15: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5年5月1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數據穩定下降理應企業家庭帶來喘息空間,近期市場浮現另一種隱憂:實質利率悄悄升高。

表面利率不變,卻因下滑讓「借錢真實代價」貴,是否經濟形成看不見壓力?市場靜悄悄之際,貨幣政策其實變得緊縮了。

實質利率上升:看不見壓力來自何處?

所謂實質利率,簡單來說是「名目利率扣除率」結果。市場關注準會是否時,注意的是,實際借貸成本早已降溫上升。

截至今年4月,美國10實質利率來到2.2%十年新高;聯邦基金實質利率年初1.5%升至超過2.0%

準會去年12以來利率調整,表面看似「維持現狀」,實質利率升高意味著整體金融環境正在持續收緊

這種變化容易忽略,極具影響力,因為會在無需政策調整情況下,自然拉高整體融資成本企業消費者感受到「了」。

截至20255月,美國實質利率上升2.2%,主要經濟最高,反映出準會暫停背景下,貨幣政策實質上變得更加緊縮。

借貸貴,經濟有感

實質利率上升影響消費企業皆可觀察到:

🔺消費者方面長期汽車貸款實質負擔增加,即便名目利率升,降低實質付款壓力上升,影響購屋大型耐久支出

🔺企業方面資本成本升高意味著擴張投資意願減弱尤其是資金依賴小型企業公司而言,融資市場的「無形壓力」逐步溫。

實質利率升高也對股市形成壓力,特別高度依賴利率環境科技成長資產,容易資金成本上升本益比。

準會盲點:政策真的「位置」嗎?

五月記者會中,準會主席Powell反覆強調目前利率「一個位置」,政策處於「適度緊縮」狀態。然而,這種評估主要建立名目利率穩定性反映近期實質利率顯著上升

令人擔憂的是,當前實質利率明顯超出準會內部R-Star模型預估的「中性利率」區間

根據紐約銀行模型,去年底R-Star介於0.8%1.3%現在市場實質利率高於這一「理論中性值」。

雖然紐約銀行總裁John Williams曾在去年強調R-Star仍是政策思考核心架構之一,言,確定極高環境下,不應過度依賴R-Star突顯準會正處於一種政策框架現實環境錯位尷尬位置。

📌中性利率:當經濟達到充分就業時,不會刺激也不會壓抑經濟活動的理論利率水平。

實質利率高於中性利率,等於央行市場自己承受更高融資壓力不需要息,市場已經開始「自己煞車」。這是評估政策「隱形緊縮」重要指標,尤其在名目利率不動、下滑環境值得重視。

後續走向:回升 or 啟?

未來實質利率走勢取決於兩個關鍵變數:

⚠️通是否持續低? CPI進一步接近甚至低於2%,進一步實質利率。

⚠️準會是否願意儘早息? 政策延後轉向,實質利率持續上升。

市場預期不明,政策保持觀望,使得實質利率成為當前金融環境一個極具潛在風險因素。

儘管短期內因關稅政策可能帶來反彈,暫時抑制實質利率上升,中長期而言,政策鬆動,美國經濟可能因「實質利率」遭遇不必要冷卻效應

看似平靜金融市場之下,借錢真實成本卻在默默升高。對於央行投資而言,名目利率的「不變」其實暗藏變局。不再是問題時,真正關注的,也許是實質利率釋出的訊息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總經
通膨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