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5.03.21

全球監管鬆綁趨勢下,歐洲改革腳步緩慢?投資人關注歐美中競爭力差距擴大

圖片來源:Reuters/TPG

2025年3月2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推動鬆綁監管政策,以降低企業成本、刺激經濟成長之際,歐盟也展開首波改革。然而,歐洲企業普遍認為,歐盟此次改革幅度過小,與美國及中國等競爭對手相比,顯得力道不足。

歐盟近期提出「簡化綜合方案」,試圖精簡永續報告及供應鏈透明度相關規定,特別針對員工人數未滿1,000人的企業給予豁免,預計可為企業每年節省約44億歐元的合規成本。然而,對於大型企業來說,這波改革並未帶來明顯的負擔減輕。

奧地利耐火材料製造商RHI Magnesita指出,公司每年需投入約100萬歐元,以應對歐盟的永續規定,包含額外審計與專人資料蒐集,改革後成本幾乎未變。執行長Stefan Borgas坦言:「表面上看,變化其實很有限。」

該公司於全球65個生產據點擁有2萬名員工,2024年調整後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盈餘達4.07億歐元。Borgas更直言,投入於合規的資源,最終導致企業難以將更多資金投入減碳等實質行動。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積極推動去監管化,已取消多項企業相關限制,中國亦針對製造與科技產業提供多方面政策鬆綁。這使得歐洲企業愈發感受到競爭劣勢。

法國大型企業聯盟AFEP指出,歐盟此次改革「未能有效解決大型企業面臨的繁文縟節」。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歐洲區主管Gwenaelle Avice Huet亦表示,大型企業「有些被邊緣化」,雖肯定部分部門報告要求延後,但認為整體改革力度仍不足以稱為「簡化」。

不過,改革也面臨內部阻力。部分歐洲議會議員及永續倡議者反對削弱監管,認為可能損及企業在環境與人權方面的責任,亦削弱投資人對企業是否符合氣候目標的判斷能力。

歐盟產業事務專員Stephane Sejourne坦言,過去的大量法規催生出一整個以永續為核心的產業,包括顧問與資料處理公司,導致企業合規成本大增。

歐洲工商總會(BusinessEurope)則示警,美國推行的去監管政策恐吸引更多投資資金離開歐洲。

儘管歐盟預告將推出更多針對汽車與農業等領域的簡政方案,但該系列提案仍須經歐洲議會審議。目前議會內部對簡化方向意見分歧,部分原本更具鬆綁力度的草案,已因官員反對而遭到修改收緊。

此外,有議員指出,法規過度複雜不全是布魯塞爾的責任,許多問題源於各國政府在執行過程中疊加法規,導致企業須同時面對歐盟、國家與地方層級的規定。

2024年由哥倫比亞商學院與紐約大學上海校區共同發表的研究顯示,歐盟國家間因法規產生的經濟成本差異極大,從奧地利占GDP的0.1%到法國的3.9%不等。

正如保加利亞籍歐洲議員Radan Kanev所言:「這是一個與各國官僚體系密切相關的問題,恐怕難以在短期內徹底解決。」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