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因為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加上川普政府再度加重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至145%),中國也回敬將美國商品關稅提高至125%。雖然雙方近日達成協議,同意在未來90天內暫停進一步升級貿易行動,並且美國已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降至30%,中國則把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降至10%,但市場對未來仍感到不確定。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中國和香港企業開始尋找替代方案來拓展國際市場,特別是東南亞這塊潛力區域。根據四位消息人士透露,未來12至18個月內,至少有五家來自中國或香港的公司,計畫在新加坡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雙重上市,或增發股票。雖然他們尚未公開具體企業名稱,但提到當中包含一家中國能源公司、一家醫療集團,以及一家位於上海的生技公司。
為何選擇新加坡?
選擇新加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想要在政治較穩定、政策較中立的市場擴張,而新加坡正好成為最佳選擇之一。再加上,新加坡政府在2025年2月公布了針對IPO市場的振興措施,包括對首次公開上市公司提供20%的稅收減免優惠,並計畫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更多利多政策,吸引國際企業來此上市。
中國銀河證券旗下機構CGS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投資銀行部主管Jason Saw表示:「自從川普加重貿易制裁之後,中國企業對新加坡交易所(SGX)詢問上市的需求飆升。」
而SGX的高層Pol de Win也指出:「未來中國對外的各種貿易或業務活動都需要『重要的跳板』,而新加坡正是一個重要的連結點。」
新加坡有機會成為潛力股
根據資料顯示,新加坡交易所在2024年只辦了4場IPO,相較之下,香港交易所就有多達71場,明顯領先。不過,近來新加坡推出的利多政策,逐漸吸引企業的目光。
CGS International目前就已協助至少兩家中國企業準備在今年內於SGX上市,每家可能募集1億美元左右的資金。這雖然和香港相比仍有落差,但顯示出一個趨勢:中國企業開始有意識地分散上市地點,不再完全依賴香港。
新加坡仍面臨挑戰
雖然利多政策吸引人,但業界也指出了幾項新加坡面臨的挑戰:
📌 投資人整體偏保守,對高風險、高成長的科技股接受度較低
📌 上市門檻與審查較嚴格,不利新創企業快速上市
📌 香港依然擁有強大的中國資本與熟悉中國品牌的投資群體
一位在新加坡的跨國軟體公司董事總經理就指出:「新加坡如果想吸引更多科技公司來上市,就必須讓整個上市流程變得更友善、更靈活。目前大多數新創公司都設在新加坡,這裡應該是他們的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