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界近期高度關注台積電晶片疑似遭轉用、關鍵技術外流疑慮,以及外媒評論台灣經濟恐患有過度依賴單一產業的「台灣病」,經濟部長龔明鑫今(20)日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前接受媒體聯訪,針對上述議題逐一回應,強調政府對關鍵技術有嚴格規範,並認為高科技產業將扮演火車頭角色,正好能為機械、材料等傳統產業帶來轉型升級的動力。
關於近期傳出台積電晶片疑似流入受制裁對象一事,龔明鑫表示,台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龍頭,對於自身產品的流向與客戶合規性(KYC)擁有最清楚的掌握。針對機密外洩爭議,廠商已主動通報相關單位,經濟部的立場很清楚,就是「尊重司法調查」。他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長期以來在出口管制與法規遵循上均與國際接軌,相信廠商會持續落實嚴格的內部管控機制。
面對媒體關切如何防範關鍵技術外流,龔明鑫重申,政府已依據《國家安全法》劃定「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凡涉及清單內的技術,若有非法洩漏或不當輸出,均將面臨法律刑責。經濟部將持續與相關單位合作,確保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技術優勢與國家安全不受侵害,呼籲產業界切勿以身試法。
針對外媒以「荷蘭病」類比,擔憂台灣過度依賴半導體與 AI 產業,導致傳統產業與服務業萎縮的「台灣病」說法,龔明鑫再度予以駁斥。
龔明鑫認為,半導體與 AI 產業的蓬勃發展是台灣的「機會」,而非病徵。他強調,高科技產業如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其產生的技術外溢效應與龐大需求,正好能為機械、材料等傳統產業帶來轉型升級的動力。政府目前的政策重心,即是協助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導入 AI 應用與低碳轉型,讓高科技紅利擴散至各行各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均衡與共榮,而非放任單一產業獨大。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