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2371)短期資產活化點火獲利,長期聚焦電力、綠醇雙軌布局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大同(2371-TW) 2024年全年合併營收達474.77億元,每股盈餘大幅躍升至6.46元,創下歷史新高。擬配發現金股利2.95元,若以3月28日收盤價43.1元,殖利率逾6.8%。大同的六大核心事業部,包含電子代工、電力事業、新能源事業、消費電子、不動產、系統整合。事實上,短期內支撐起大同營運為不動產事業部。

(資料來源 : 大同法說會)

2024H2,透過處分芙蓉大樓和復興南路不動產,對本業獲利有顯著貢獻,儘管營收占比不高,但含金量卻相當高,也造就2024迎來獲利顯著成長。

據不動產業者統計,早年大同購入相當大量的土地,大同資產開發持有台北市的中山、大同、大安、中正、南港區;新北市的中和、土城、三峽;及桃園市的觀音、龍潭、八德、楊梅等地,每處廠房現今都位於都會的黃金地段。全台合計47萬坪土地,初估總市值超過3,000億元,成為支持經營團隊發展電力王國的後盾。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大同在過去法人說明會中,曾提出明確轉型藍圖,展現其以「國家能源與數位轉型推手」為核心戰略,積極拓展電力、新能源及資產活化三大領域。公司指出,透過AI、電網升級、節能與碳權交易等應用趨勢,未來將扮演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角色,並擴大在美、日與東南亞的海外布局。


重電、電纜與馬達同步擴產,訂單能見度至2027年

大同電力事業群目前營收占比約26%,在手訂單金額已超過150億元,訂單能見度延續至2027年,展現出穩健且持續成長的營運動能。

為因應訂單快速成長,公司積極擴充重電、電纜與馬達三大產線。其中,非晶質變壓器預期於2025年出貨量將成長20%,成為帶動重電業務的關鍵產品。產能布局方面,桃園大園廠將提升電力變壓器產能25%,觀音廠則規劃擴建以強化配電變壓器產出;電纜方面,新增69kV與161kV產線可望帶動產能擴增30%,並正同步建置345kV高壓電纜產線,以支應基礎建設升級需求。馬達部分,則將於2025年導入自動化生產,全面提升效率與品質。透過這波產能升級,市場預期2025年整體出貨與接單規模將實現雙位數成長。

此外,大同國際市場布局亦持續擴展,積極推動「Made in USA」戰略,已打入美國電力供應鏈並規劃在地設廠。日本市場則涵蓋變壓器、智慧電表與水力發電設備,並進一步拓展儲能應用。東南亞深耕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與印度,持續強化智慧電表與電力設備合作。在澳洲則為當地礦業開發商的主要工業馬達供應商,穩居市場領導地位。


太陽能與儲能系統雙引擎驅動,VPP虛擬電廠初具雛形

新能源事業群持續展現高速成長,2024年太陽能累計建置量將達322MW,過去5年成長108%,大同智能整合能源服務,包含EPC、綠電轉供與儲能服務,目標打造虛擬電廠(VPP),需求將預期爆發性成長,目標包 含民宿、飯店、醫療院所、商辦大樓、 金門澎湖綠島等離島等電網不穩定場域。

大同指出,截至2024年,累計綠電發電度數已突破16億度,累計收入達81億元。隨著台灣綠電轉供制度啟動與碳費制度上路,公司綠電毛利率達30%,吸引大量企業與工業用戶洽談合作,亦加速太陽能EPC建置與維運布局,預估綠電轉供收入將逐年擴大。


5年內綠醇成新戰略重點,目標全球10%市場占有率

甲醇與氫能在能源生產與儲存的背景下具有互補關係,甲醇作為優異的氫載體,可以更有效率、更具成本效益地運輸 和儲存氫能。大同致力於增加綠醇應用端規模,於新加坡成立綠色甲醇應用研發中心。大同引述專業機構預測,2030年綠色甲醇船舶需求量將達1500萬噸、市值60億美元,而大同體系供應聯盟將控制150萬噸產量。

整體來看,大同營運目標聚焦於三大方向,包含資產活化、企業永續經營與股東報酬提升。公司目標是每年推出一個新建案,透過開發釋放資產價值,強化營運現金流。未來挑戰每半年配發一次股利,提升投資人報酬率。

長期展望聚焦於國際市場布局、新能源與智慧電網發展,以及全球電力設備需求成長三大方向。大同在美國、日本、東南亞及中東市場的布局持續深化,隨著全球電力基礎設施升級趨勢明確,大同在變壓器與電纜等電力設備業務上的優勢,也將持續受惠,帶動整體營收與國際競爭力同步提升。

近期董事會決議辦理現金減資,2025年3月17日減資金額約11.7億元,消除股份近1.17億股,以公司目前已發行股數23.39億股計算,減資比例5%,為後續營運帶來正向動能。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重電
電纜
馬達
數據分析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