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立 (2464-TW) 董事長孫弘為成大機械系學士 60 級的校友,今 (10) 日返校以「智能未來:數位轉型下的智慧製造與虛實整合」為題發表演講,講述全球製造業正經歷從自動化到智慧化的典範轉移,盟立也切入半導體領域,並看好未來隨著玻璃基板趨勢成形,將是台廠與盟立的機會。
孫弘指出,盟立從 LCD 模組的設備起家,隨後跨入半導體周邊設備,如載板、後段封測、再生晶圓等,都採用盟立的物流設備,公司也積極往前段製程發展,相比日商,預期隨著玻璃基板成形,未來晶圓廠物流承重至少 20 公斤起跳,有客戶需求上看 40 公斤、甚至挑戰 60 公斤,對於盟立將是一大優勢。
針對製造業轉型,孫弘表示,數位轉型不僅驅動產業升級,更將重塑生產模式,使其更具韌性、高效與客製化,但也坦言智慧製造並不會立即全面落實於半導體生產線,初期將主要出現在研發與實驗階段。例如在實驗室內透過 AI 調整參數與優化流程,逐步累積經驗。
盟立的半導體客戶已著手以數據基礎建構可視化平台,並導入 AI 技術,實現預測性維護與流程優化;未來則會邁向「虛實整合」階段,讓 AI 模擬最佳決策,並即時回饋至設備與生產系統,最終實現工廠自我學習與持續優化。
孫弘認為,盟立的智慧製造維護策略已從過去的「故障後處理」轉向「預防性與預測性維護」,目前已導入半導體及載板客戶的生產線,他強調,最終目標是進入「規範性 (Prescriptive)」階段,讓系統能在問題發生前主動提出最佳應對方案。
他進一步透露,盟立也已與輝達 (NVDA-US) 合作,運用 Omniverse 平台協助客戶進行 AI 模擬與虛擬製造場景建構,實現數位孿生 (Digital Twin) 技術的落地應用。
孫弘也提到,美國市場對盟立的「半身機器人」應用表現出高度興趣,特別是在精密機械組裝與鞋業自動化產線上。公司並積極開發輪型與人形機器人產品,其中人形機器人需先建立特定應用場景進行學習訓練,未來將可應用於智慧工廠與服務業等多元領域。
他強調,AI 驅動的智慧製造轉型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產業思維的重塑,最終目標是打造能自我學習、自我優化的「智慧工廠生態系」。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