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統一全國綠電交易,目標2030年全國即時交易

圖片來源:Reuters

2024年8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正在努力改革其電力部門,目標是在2030年前建立統一的全國即時市場,但目前的交易仍主要基於中長期合約進行。

隨著統一的全國市場逐步形成,有望進一步推動綠色電力的消費,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

市場機制助力綠電交易透明化

近日,中國發佈了中長期綠電交易的指導方針,強調市場導向的方式來推動綠電交易,並為未來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項政策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與國家能源局(NEA)聯合發布,目的是希望通過規範化的價格機制來促進綠電交易,並進一步減少對政府補貼的依賴。

新規定的價格機制明確指出,綠電的價格將由電力價格加上綠色證書的價格來決定。

綠色證書由國家能源局發行,每張證書代表消費了1000度的可再生能源,這些證書可作為「可交易的資產」在市場中進行交易。

這一機制的建立,有助於增加綠電市場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並促使市場參與者更積極地採購和交易綠電。

該政策強調,除非國家另有規定,交易價格不應設有上限,且不應將綠電交易用作「變相」降價的手段。這表明政府希望確保綠電市場的公正性與可持續性,避免價格戰削弱市場的長期發展。

標準化規則與潛力

綠電交易的市場導向被視為推動綠色電力消費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中國逐步減少對補貼依賴的背景下。

自2021年起,北京、廣州和內蒙古等地已經開始進行綠電交易的試點,但各地在規則和定價機制上存在差異,這反映了不同地區在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挑戰。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新政策將標準化全國各地的綠電交易規則,以確保市場的公平性和效率。

根據能源監管機構的數據,2021年至2023年間,綠電交易量平均增長了283%,2023年交易量達到697億度,約占去年全國電力消費量的1%。

這些試點項目顯示出市場的潛力,也突顯出進一步推動標準化的重要性。

綠證國際化的挑戰

新政策的出台不僅有助於統一全國範圍內的綠電交易市場,還將為出口導向型企業提供更多參與綠電交易的機會。

這對於希望降低碳足跡、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這一政策涵蓋了風能、太陽能(包括分佈式資源)、水力發電和地熱能等多種可再生能源,顯示出中國希望在多種能源形式上推動市場化交易的意圖。

然而,研究者也對中國的綠色證書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度表示擔憂,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綠電交易市場可能面臨跨國界合作和認證標準上的挑戰。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