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
鐵礦石期貨本週震盪整理,受限於中國需求疲軟與中美貿易談判前的不確定性。
-
雖然美中關係出現緩和跡象,但市場仍保持觀望,預期週末談判結果將影響未來走勢。
-
中國4月鐵礦石進口量月增9.8%,創下自去年12月以來新高,反映煉鋼廠補庫意願增加。
-
鋼材與其他煉鋼原料價格普遍下跌,顯示下游鋼需疲弱仍對鐵礦石價格構成壓力。
中美關係緩和前景帶動市場觀望情緒
近期,中美貿易關係出現微妙變化。美國政府釋出與英國的新貿易協議內容,同時總統川普預告可能下調對中國施加的高達145%懲罰性關稅,這被市場解讀為兩大經濟體關係將進一步緩和。然而,在中美雙方即將於週末舉行新一輪談判之前,市場普遍採取觀望態度。投資者對談判可能結果持保留看法,導致鐵礦石期貨價格缺乏方向,呈現區間整理態勢。這反映出地緣政治與政策變化對大宗商品價格具有顯著的心理影響力。
中國需求疲弱限制鐵礦石反彈空間
雖然短期內中國鐵礦石需求仍保持一定韌性,根據Mysteel資料,截至5月8日,中國日均熱金屬產量小幅上升0.1%至2.46百萬噸,為去年10月以來高點。但分析師指出,終端鋼材需求下滑的趨勢已開始浮現,特別是在房地產和基礎建設投資未見明顯改善的背景下。需求端的不確定性成為限制鐵礦石價格反彈的主要障礙,造成期貨市場對利多消息反應有限。
進口數據顯示煉鋼業者積極補庫
根據最新公布的進口數據,中國4月鐵礦石進口量較3月成長9.8%,達到自2023年12月以來最高水準。此一現象顯示,儘管國內鋼需走弱,但鋼廠在看到煉鋼利潤改善後,選擇進一步補充海運礦石庫存,以應對不穩定的國內供應與價格波動。然而,分析師普遍認為這種補庫行為屬於短期性策略,不足以構成價格持續上漲的基礎。換言之,補庫反映的是現階段市場策略調整,而非實質需求成長。
鋼材與原料價格同步走弱
除鐵礦石外,其他與鋼鐵生產相關的原料價格也出現下行趨勢。大連商品交易所上,焦煤與焦炭價格分別下跌1.79%與2.1%,顯示煉鋼原料市場整體承壓。同時,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多項鋼材品種走跌,包括螺紋鋼下跌1.63%、熱軋卷下跌1.34%、線材下跌2.1%、不鏽鋼微跌0.16%。此波價格下滑反映出下游需求疲弱,尤其是建築與製造業活動不足,成為影響整體產業鏈的關鍵因素。
後續關鍵在中美談判與內需修復
總結來說,鐵礦石市場正處於外部談判與內部需求雙重壓力之下。雖然政策面釋放利多訊號,但未經談判驗證前難以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中國國內鋼鐵消費是否能在第二季出現修復,將直接決定鐵礦石價格的中期走勢。若中美談判結果正面、同時內需出現回暖跡象,鐵礦石價格才有望走出整理格局;反之,價格恐將維持壓力格局甚至進一步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