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美國製造業回流為何帶動綠能投資?從關稅避險到能源升級,六大產業同步受益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4月2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能源服務公司 EnerSys 日前宣布,將關閉其位於墨西哥蒙特雷的鉛酸電池工廠,並將生產轉移至美國肯塔基州的現有設施。

這項決策不僅反映了企業在當前國際貿易環境下的避險行動,也凸顯美國政府政策對製造業本土化的強大誘因。

製造業回流成為戰略共識

近年來,美國政府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reshoring)與「供應鏈在地化」政策,試圖減少對海外尤其是中國的生產依賴。

還進一步結合了綠色能源政策、國安考量與產業補貼,成為跨黨派支持的戰略方向。

為了鼓勵企業將產線搬回美國,政府陸續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基礎建設法案》與《降低通膨法案(IRA)》,提供企業稅收優惠、資金補貼與在地採購激勵。

其中,IRA 中的 IRC 45X 條款針對在美國生產電池模組、太陽能面板、稀土材料等戰略性零組件,提供每單位的直接補貼,極大提升本地製造的經濟吸引力。

關鍵推動因素解析

🔹關稅風險加劇,企業提前布局

EnerSys 的遷廠決策正值美國總統川普預告對部分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政策之際。儘管具體內容仍待明朗,但此舉已引發企業擔憂未來貿易摩擦升溫。此時調整供應鏈,正是為了降低未來潛在關稅風險,提前做好避險準備。

🔸把握《降低通膨法案》稅收機會

EnerSys 也強調,這次產線轉移有助於最大化《降低通膨法案》中「IRC 45X」稅收抵減的短期效益。這項法案針對在美國生產電池、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組件的廠商提供直接補貼,使得回流生產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項。EnerSys 顯然是希望搭上這波政策紅利,加速提升營運效率

🔹自動化與成本優化帶來長期回報

儘管初期需承擔搬遷成本,但公司預估幾年內即可回本。顯示其美國工廠透過自動化與產能整併,已能實現規模經濟,降低勞動密集程度。這樣的生產模式,也逐步打破「美國製造成本過高」的既定印象。

🔸強化本土產業安全成為新戰略

EnerSys 營運長表示,此次遷廠不僅是財務與策略考量,更是出於強化國內產業安全的長期承諾。這與美國政府推動「關鍵產業回流」與「供應鏈自主」的政策方向相契合。

將帶動能源產業升級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將生產基地搬回美國,對能源系統的需求也快速升溫,帶動以下幾個能源相關產業同步受益與轉型:

🔌電力產業:工廠集中設置將提升地區電力負載,推動電力公司擴大供應與優化調度
🌱再生能源產業:新設工廠多數要求綠電供應,間接推升太陽能、風能與氫能市場需求。
🔋儲能產業:為搭配間歇性再生能源,企業與電網將廣泛建置電池儲能系統
🏭天然氣產業:部分重工業仍仰賴天然氣供熱或作為備援能源,預期本地氣源輸配建設將擴大。
🤖智慧電網與能源科技:電力基礎設施需要升級成具備即時監控與調度能力的現代化電網。
🔧能源建設與工程產業電廠、管線、儲能站、輸電系統等工程需求將大幅成長。

這些動態將使能源產業不只是支撐製造的配角,而是成為回流戰略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推手。

結語:綠色製造與能源轉型的交會點

EnerSys 此次遷廠動作清楚展現出,美國製造回流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受到政策補貼、貿易風險與生產技術變革共同驅動的具體行動。

尤其在電池、再生能源等戰略性領域,預料將有越來越多企業跟進,形成新一波「產業回流與能源整合」的趨勢。這不僅重塑全球供應鏈,也將進一步重塑美國的能源格局與產業競爭力。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製造業
再生能源
電池
儲能
川普
關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