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產業研究部.2024.06.25

【工業電腦】蘋果計畫在iPhone組裝產線上的人力減少多達50%,以提升生產自動化的目標。

圖片來源 : Foxconn

蘋果公司(Apple)推出一項重要的策略轉變,計畫在未來幾年內將iPhone組裝產線上的人力減少多達50%,將以自動化取代。這一指示由蘋果營運副總裁Sabih Khan在2022年11月發出,此前鴻海鄭州廠外發生的工人與中國公安之間的衝突,這事件加速了蘋果推動自動化的決心。

推動自動化的背景與挑戰

蘋果一直致力於供應鏈的自動化,以降低對人力的依賴並提高生產效率。然而,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自動化組裝機械的引入每年可能花費數億美元,前期的高昂部署成本使得許多項目進展緩慢。蘋果通常要求代工廠自行承擔這些成本,這導致一些項目被擱置或延遲。即便如此,蘋果在自動化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並認為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根據蘋果的年度供應鏈報告,2023年其製造合作夥伴合乎法定工作時數的總員工數已從2022年的160萬人降至140萬人。這與 iPhone 組裝過程中導入大量自動化設備密切相關。其中,部分產線人力甚至已減少近30%。

 

自動化技術的挑戰

然而,自動化技術並非萬能。蘋果在自動化方面的嘗試中遇到了一些挑戰。特別是在iPhone和AirPods的生產過程中,機器人技術無法達到所需的精確度。例如,iPhone中的螺絲非常小,機器人難以測量將螺絲鑽入所需的力量。簡單來說,機器人在產品上需要極高的精確度,而機器無法與人類手工操作相提並論。這些問題可能導致了生產延誤和額外的成本。

例如,蘋果在中國工廠的MacBook生產自動化項目中,用於移動零件的傳送帶不穩定,導致交通擁堵和機器人故障,而這仍需要人工進行幹預。這些問題導致12吋MacBook的上市推遲了六個月,最終使蘋果損失了超出預期的資金。

另外企業也意識到人力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是機器無法取代的,重新訓練工人的成本遠低於重新設計機器人,且人類工人可以根據需求迅速調整工作內容。例如,一個在10月組裝iPhone的團隊可以在2月轉入MacBook Pro的生產線,這種靈活性是機器人難以達到的。

 

供應鏈廠商對自動化的看法

鴻海,作為蘋果的主要代工廠之一,鴻海對自動化持積極態度,並在近年來大力投入自動化技術。位於中國鄭州的工廠大規模部署自動化設備,包括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線。這些自動化設備用於多個生產環節,如螺絲組裝和金屬框架處理,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並降低了人力成本。

鴻海在實驗性全自動iPad生產線上利用Foxbot機械手臂沿著傳送帶進行部分組裝,進行切割、化學處理和拋光等工序。儘管這條生產線還需要進一步改進,但已經展示了自動化的潛力。

立訊,正在建設一個大型的iPhone生產基地,並導入了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包括自動化組裝機器人和自動化檢測系統,如AI識別和視覺檢測系統,用於檢查組裝過程中的各種零部件,確保每個產品都符合質量標準。

 

自動化技術的投資

現階段面臨過渡期諸多挑戰,蘋果仍積極投資於自動化技術。近年來,蘋果收購了零組件AI識別檢測技術開發商DarwinAI和組裝產業視訊片段分析公司Drishti,這些技術有助於提高產線的自動化水平,例如檢查印刷電路板或零組件是否有缺陷,及時辨識產線瓶頸或問題。

蘋果認為,儘管自動化設備的建置成本較高,但長期來看,自動化生產可大幅減少人力需求,全天候運作,最終降低iPhone和其他產品的生產成本。此外,自動化還能解決人力可能衍生的各種問題,如缺工、工作環境要求、住宿用餐,甚至抗議活動等。

未來,自動化將成為製造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全球供應鏈帶來更高效、更穩定的運營模式。現階段企業需要在自動化技術和人力資源之間找到平衡點,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從而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