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太陽落下之後,再生能源還能發電嗎?這是全球能源轉型過程中繞不開的難題。而印度,正用一場技術整合與資本部署的大型專案,給出一個雄心勃勃的答案。
混合能源 + 儲能:不再只是「有光有電」
長期以來,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最大的限制,在於其自然間歇性。白天發電、晚上停擺,或遇無風無光即陷供電不穩,一直是再生能源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火電的核心障礙。
但如果我們能將白天所發的電「儲存」下來,並於尖峰用電時段釋放,那麼綠電也將具備火電的調度能力。
5月中旬,ReNew Energy宣布將在安得拉邦投資高達2.57億美元,建置一座結合 1.8GWp太陽能、1GW風能與 2GWh電池儲能的綜合能源基地。
這個專案不僅是印度迄今規模最大的單一混合再生能源建設,也象徵著全球綠能進入「儲電時代」的轉折點。
而ReNew Energy於本次專案特別設計了 2 GWh 的電池儲能系統(BESS),可於每日非再生能源發電時段,提供連續 4 小時的尖峰電力供應。這不僅顯著提高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讓電網調度變得更具彈性,是印度再生能源朝向「可預測、可控」的關鍵一步。
印度加速奔向 500 GW:ReNew 為政策護航提供範本
印度政府承諾在 2030 年達成 500 GW 非化石能源發電容量,但根據 Global Energy Monitor 報告,當前進度仍有明顯缺口。要補齊這個缺口,不僅需要更多建設案,更需要建得「有效率」。
ReNew 在 Andhra Pradesh 的這項目標,不只是量的累加,更是技術與制度創新的試驗場。
🔺專案將分階段開發,第一期包含 587 MWp 太陽能、250 MW 風能與 415 MWh 儲能,並已與用電單位簽署購電協議(PPA)。
🔺整體案場也將全面採用印度本地製造太陽能模組,配備太陽能追蹤器與無水機器人清潔系統,充分對接「Make in India」政策方向。
更重要的是,這種大規模、含儲能的混合案,為日後政府標案設計提供一個具體範式。與其以單一技術為標,未來可能更重視「電力品質」與「高尖峰供應力」等實用面指標。
儲能將成全球綠能項目的共同語言
不只是印度。根據預測,至 2030 年全球將新增超過 600 GWh 的電池儲能,其中以公用事業型儲能(utility-scale)成長最快。
歐美、中國皆已陸續推動將儲能納入容量市場、輔助服務與時間電價架構中,讓儲能系統不只是發電配件,而是能源調度與營運的一部分。
ReNew 項目正是在這股全球趨勢下的具體實踐:一個由發電主體主導、包含儲能設計、並以尖峰電力交付為目標的混合式能源模型。這樣的設計,勢將成為更多開發中國家或新興市場日後能源項目的參考原型。
※根據圖表,全球 BESS市場預計將從 2023 年的約 500 億美元快速增長至 2030 年上看 1,400 億美元以上,反映出再生能源配儲成為未來能源基礎建設的重要支柱。
結語:綠能競爭進入「可控性」時代
當全球能源戰略逐漸從「替代多少」轉向「掌控多少」,可再生能源的下一場競賽,將不是誰蓋得多,而是誰供得穩。
ReNew 在安得拉邦的這項超大型案,正是這種轉變的象徵。從被動地接受自然條件,到主動規劃供電曲線,再生能源正告別早期的單純擴張,邁向更成熟、更系統性的「綠電 2.0」。
這不只是印度的進化,也是全球能源政策和市場設計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