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根據2013至2022年間約18萬項氫能專利的評比分析,中國在生產、儲存、運輸、供應、安全與應用等五大技術環節中普遍取得高分,整體專利競爭力穩居全球第一。其中在製程與安全等關鍵領域表現尤為突出,不僅展現出產業整合速度,也正式超越長年居首的日本,成為氫能技術的全球領跑者。
為何中國能在這波綠氫浪潮中脫穎而出?台灣又有哪些企業率先卡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綠氫正夯,中國領跑
綠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進行水電解所產出的氫氣,不排碳、無污染,被視為未來最具潛力的潔淨能源之一。其關鍵成本來自電力,而中國已建立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基礎。
2023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1.45太瓦,為綠氫生產提供了豐沛且穩定的電力來源。同時,多家能源企業也已投入氫氣電解槽與儲運系統的建設,逐步建構從發電到儲能的綠氫一體化供應鏈。
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不僅是氫氣的生產與消費大國,也逐漸成為全球綠氫市場的中心。預估2023至2028年間,全球綠氫市場將新增商機約462.5億美元,其中中國單一市場預估將占比38.1%。累計市場規模將自2023年的約15.1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190.9億美元,五年間成長超過12倍,展現爆發式潛力。
成本優勢加身,導入誘因強勁
中國氫氣需求持續升溫,2023年消費量已達2,800萬噸,占全球總量29%,居全球首位,約為歐洲的三倍。同年,中國氫氣產量達3,810萬噸,預計2024年將進一步升至3,980萬噸,未來至2029年更可望突破4,720萬噸,展現強勁的內需動能與生產擴張力道。
與此同時,全球市場也正同步轉向更潔淨的綠氫供應。從2030至2050年間,全球清潔氫能結構將大幅改變,特別是太陽能製氫的成長潛力最為明顯,預估至2050年,太陽能來源的綠氫將達到373百萬噸,遠高於風能製氫(133百萬噸)與藍氫(92百萬噸)。
這樣的產能結構變化對中國來說是一大利多。憑藉其在太陽能設備製造與應用領域的絕對優勢,中國未來有望掌握全球綠氫產業的核心技術與供應主導權。不僅如此,龐大的產能與完整的製造體系也使中國具備壓低綠氫成本的能力,進一步在全球供應鏈中強化議價空間,對其他國家形成實質性的競爭壓力。
中國的技術佈局不僅集中於研發端,更明確朝向大規模工業應用推進。例如鋼鐵、化工等碳排密集產業成為氫能的主力應用場域,這與日本、歐洲偏重於燃料電池車等消費端的策略不同,顯示中國更具產業規模與經濟誘因,未來綠氫技術的導入門檻也相對更具效率與彈性。
台廠氫能鏈,卡位廠商點點名
📌從電力設備龍頭,跨足氫能實地應用
中興電(1513-TW)是台灣老牌電力設備製造商,長年主力產品為高壓氣體絕緣開關(GIS),在國內變電與供電系統市場市佔率超過七成。近年則積極拓展新能源業務,聚焦於氫能、微電網與燃料電池等應用。
在氫能方面,中興電已成功取得加氫站建置與氫能巴士訂單,是台灣少數進入實際場域應用階段的公司之一。技術上則結合自家甲醇重整技術與美國 Plug Power (PLUG-US)的 ProGen 氫引擎,打造可即時發電的混合式氫能系統,專為電網薄弱或離網地區的通訊與偏鄉電力需求設計。2025 年氫能業務預計可達到損益兩平,顯示中興電的氫能投入已由研發階段進入初步商業化,未來成長性值得關注。
📌從電源巨擘轉型,打造氫能自主研發平台
台達電(2308-TW)是全球電源供應與能源管理領域的龍頭企業,產品涵蓋電源模組、散熱風扇、工業自動化與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客戶遍布全球雲端、電信與工業市場。長期以來專注於節能與低碳技術研發,近年更將觸角延伸至氫能領域。
2024 年底,台達電在台南廠區啟用全台首座兆瓦級氫能電解槽與燃料電池研發實驗室「Delta Net Zero Science Lab」,聚焦於SOF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與SOEC(固態氧化物電解槽)兩大關鍵技術。這些技術可分別應用於微電網供電與再生能源製氫,並已搭配實地測試,導入分散式能源系統。公司預計於 2026 年啟動小量試產,未來五年內逐步擴大供應規模,並與本地供應鏈合作推動氫能設備本土化,成為台灣少數自建研發平台、技術路線明確的氫能設備供應商。
📌加工機台專家,切入歐洲氫能設備鏈
榮田(7709-TW)隸屬東元集團,主力產品為大型立式車床與車銑複合加工機,廣泛應用於航太、風電、金屬加工與軌道交通等產業,具備高階客製化設備製造與智慧化升級能力。過去十年,榮田逐步將產品導入自動化與AI應用,並透過新技術搶進全球高端製造市場。
在氫能領域,榮田已於 2024 年成功打入歐洲氫能供應鏈,並出貨全台最大 6 米級「以車代磨」軸承專用加工機,供應德國風電產業客戶。除此之外,公司亦與歐洲氫能設備客戶合作,提供用於製造氫氣儲存槽與注氫機的自動化加工設備,產品預計擴展應用至氫氣火車、船運與貨車等交通領域。配合 2026 年完工的新廠產能提升計畫,榮田將進一步擴充氫能相關製造設備的供應量,成為歐洲市場氫能產線自動化升級的潛在關鍵夥伴。
📌自動化整合廠,布局混氫燃料電池解決方案
羅昇(8374-TW)原本專注於工業自動化零組件的代理與系統整合,長期深耕機電整合、控制系統與伺服驅動解決方案,客戶涵蓋半導體、電子、工具機與智慧製造等產業。近年透過併購與策略投資擴展版圖,進一步切入綠能與儲能領域。
2025 年,羅昇正式投資氫豐綠能,成為佳世達集團內首家進入氫能市場的公司,並結合既有的自動化與能源管理技術,開發混氫燃料電池解決方案。該技術可利用 50~100% 濃度的氫,將工業餘氫與製程尾氣轉化為電力,燃料成本可降低高達 99%,應用場景橫跨工業減碳、交通運輸與儲能系統。雖尚處於發展初期,但羅昇以技術整合與系統應用為主軸,展現出成為氫能效率提升與成本優化推手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