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說重點,雖然現在AI會帶給電網極大的壓力,迫使電網一定要升級,但採用了新技術之後,其實整個國家的電網也會變得更具有韌性,有廣泛且長期的好處。
投資電網升級雖然對國家與電力公司造成短期財務上的壓力,但長期來說,反而可以增加營運效率,降低長期成本與損失。如今AI Data Center的崛起,是電網升級的最佳週期,錯過了就不再有。
在2025年8月6日於華盛頓特區舉行的GridFuture 2025論壇上,多位專家強調,儘管AI與資料中心的興起使得電力需求快速成長,但這些高耗能設施並非只能被視為負擔。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全球合作副總裁Morgan Scott表示,資料中心的運算負載其實具有高度調整彈性,有機會成為電網可調度的資產,幫助平衡供需、維持穩定。
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全球合作副總裁Morgan Scott在論壇上指出,資料中心其實並非只能被視為負擔,它們的運算負載具有高度靈活性,可根據電網狀況進行調整,成為一種「可調度資產」。
這樣的靈活性正好符合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的原則。所謂需量反應,指的是在電網面臨供電壓力時,用電者主動減少或轉移其電力使用,以維持系統穩定。活動主辦單位CPower執行長Michael Smith表示:「任何用電者都有能力在電網需要時降低用電量,這就是需量反應技術的核心價值。它不需要新增發電,只透過降低需求來即時達成供需平衡。」
資料中心由於運行大量非即時性的AI訓練與背景運算,其實可在不影響服務品質的情況下,短暫調降部分負載。例如:將非高優先順序的數據處理工作延後至離峰時段進行,或結合儲能與再生能源,減少在尖峰時期對電網的依賴。
CPower的母公司LS Power Development LLC已於今年5月宣布,將連同旗下燃氣發電資產,出售CPower給NRG Energy Inc.。此舉顯示電力產業正積極布局電力需求側的彈性管理能力,而AI與資料中心,儘管被視為用電大戶,卻也正快速成為電網可靠性策略的一部分。
未來,隨著AI模型持續擴張與全球對綠能整合需求上升,如何將資料中心從「電力吃重者」轉化為「彈性提供者」,將成為智慧電網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