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近日,印度政府宣布對部分進口鋼品課徵12%的臨時關稅(safeguard duty),有效期為200天,除非提前被撤銷或修訂。這項政策被視為印度在鋼鐵貿易壓力下的一項重大干預措施,旨在遏止中國鋼品的大量低價湧入。
根據印度財政部公告,此次加徵關稅的對象為非合金與合金的平板鋼產品,涵蓋多種鋼材類型。具體產品包括:熱軋捲板與熱軋板材、鍍鋅或鋁鋅等塗層鋼板,以及彩塗鋼品等。
中國進口激增壓垮本地產業
這項政策背後的動機來自於近年中國鋼鐵出口的快速成長。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鋼品進口來源,僅次於南韓。根據印度政府初步統計,2024/25財年印度鋼品進口量達到九年來新高的950萬公噸,並連續第二年為鋼鐵淨進口國。
中國鋼品的大量湧入,壓低了鋼價,也迫使部分印度鋼廠減產,甚至考慮裁員。這使得印度成為全球多個對中國進口鋼品採取貿易防禦措施的國家之一。
印度鋼鐵部長表示,這項臨時措施將為本地製造商,特別是中小型鋼鐵企業,提供「關鍵性的紓困」,避免其在不公平競爭中進一步失血。
產業回應:支持中藏有隱憂
印度主要鋼鐵業者普遍對這項政策表示支持。一名大型鋼廠高階主管指出,這項關稅措施「在預期之中」,並期待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穩住產業利潤、控制進口壓力。他強調,中國鋼品的影響「無論直接還是間接,都波及全球市場」。
同時,由JSW Steel、Tata Steel、SAIL及ArcelorMittal Nippon Steel India等組成的鋼鐵產業聯盟,也早已向政府建議對進口鋼品進行限制,以應對持續湧入的低價鋼材。
然而,儘管大型鋼廠和官方表態支持,部分中小型企業則對政策表示憂慮,認為此舉可能導致進口鋼材成本上升,進而削弱下游產業的競爭力。特別是在本地鋼廠尚無法滿足部分專用鋼材需求的情況下,課徵關稅可能推高整體原料價格,對中小企業形成額外壓力。
整體來看,在200天的政策觀察期內,這項臨時關稅能否真正發揮預期效益,並兼顧上下游產業利益,將成為印度鋼鐵政策下一步布局的關鍵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