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不到一年就被迫下台,背後原因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自民黨這個長期執政的政黨陷入連串醜聞與選舉失利。
先說背景:自民黨是日本戰後最強大的政黨,幾乎長期執政,但也因為太強大,長年累積了不少派系鬥爭和利益糾葛。2022年,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兇手的動機牽扯到一個名為「統一教會」的宗教團體,而這個團體和自民黨關係密切,曝光後震撼全國。接著,黨內又爆出政治獻金「小金庫」醜聞,進一步重創民眾信任。前任首相岸田文雄因此在2024年下台,由石破接手。
石破上任後,想透過改革來重建形象,比如加強透明度與問責。但問題是,他的做法得罪了黨內許多資深派系。加上自民黨在選舉接連失利,去年失去下議院多數,今年7月又在上議院補選落敗,形成上、下兩院皆成少數派的罕見局面,這讓黨內壓力全面爆發,最後石破選擇辭職。
他的離開引發人們擔憂,日本是否會重回過去「首相頻繁更換」的不穩定局面。
接下來,自民黨將舉行黨魁選舉,等於直接決定新首相人選。熱門人選包括小泉進次郎──年輕、形象親民,立場較自由派;以及高市早苗──立場保守,延續前首相安倍的經濟政策。
根據《日經新聞》8月底的調查,高市以23%的支持率略微領先小泉的22%,若最終當選,她將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
市場認為,若小泉當選,將可能推動結構改革與跨黨派合作,為市場帶來一定的改革預期,對債市有利;而如果是高市上台,則意味著財政支出擴張與貨幣寬鬆,將重啟「安倍經濟學」風格,對股市有利,但同時增加日本的財政負擔。
股匯市反應:押注高市早苗當選
在石破茂宣布辭去首相後,日本金融市場立即出現強烈反應:今日東證指數(Topix)一度大漲1.3%,創下歷史新高3,146.58點,日經225指數亦上漲1.45%至43,643.81點,逼近前高;日圓兌美元則貶值0.4%至148。與此同時,日本長天期國債(JGB)價格下滑,殖利率上升,30年期國債殖利率攀升至3.285%,追平歷史高點。
市場解讀關鍵在於自民黨接班戰中呼聲領先的高市早苗。
她被視為安倍經濟學的繼承人,支持擴張性財政政策與寬鬆貨幣立場。摩根士丹利與三菱日聯證券分析師指出,高市的政策傾向對股市有利,但對已承受龐大債務壓力的債市則是利空;澳洲國民銀行亦直言,她傾向刺激政策、主張日本央行謹慎升息,這對國債市場「不是好消息」。
結果是,貨幣市場對10月底前日本央行升息的預期從一週前的46%降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