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信部近期一份審計報告顯示,奇瑞汽車 (CHERY-UL)與比亞迪 (002594-SZ)在2016年至2020年間,共計不當申報高達約5,300萬美元的新能源車補貼,占整體不合格申請金額的近6成,引發業界關注未來是否需要補繳款項,並對車廠財務造成進一步壓力。
補貼申報審查嚴格
根據中國工信部6月發布的審計資料顯示,在地方政府匯總的審核下,共21,725輛車因不符合補貼規定,被取消總計約8.65億元人民幣(約1.21億美元)的補貼資格。
當中奇瑞有7,663輛車被取消資格,比亞迪則有4,973輛。
主要的問題類型包含未達行駛里程門檻,以及未能提供必要的最終銷售證明文件。奇瑞在審核中有7,643輛車因「缺少銷售證明文件」被排除,另有19輛未達里程標準。
奇瑞否認造假
對此奇瑞汽車發布聲明,否認任何不當申報行為,強調申報時已事先向主管機關說明情況。
聲明指出:「過去曾有部分車輛超過五年無法取得銷售憑證的問題諮詢相關部門,當局建議仍可提交申報,由工信部進一步審核是否符合補貼資格。」
並補充,此次審核所涵蓋的是尚未預撥的補貼申報,因此廠商無需退還款項。
目前比亞迪尚未對此事件發表回應,而審計報告中也未提及任何罰則或明確要求償還補貼金額,但中國政府先前曾公開表示,對未達標車輛須「依法追回」補貼資金。
審核時點敏感
此次審計時機敏感,正值中國汽車業面臨產能過剩與長期價格戰壓力,廠商與經銷商、供應鏈間矛盾升高。中國政府近期也持續強調將「規範價格競爭秩序」等措施,加強行業監管。
自2009年起,中國為加速推動新能源車發展,提供多項購車補助政策,至2022年底終止補貼。推動政策已顯見成效,自2024年3月起,新能源車在中國月銷量已超過傳統汽油車。
目前工信部正持續審查2021至2022年間的補貼申報紀錄,是否還會有新一波車廠受影響,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