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波音無法快速解決 Starliner 的技術問題,它可能會失去 NASA 的支持,甚至未來的合約可能會縮水,讓 SpaceX 獨佔市場。
NASA 也有可能將目光轉向其他競爭對手,例如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旗下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
2025年2月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波音(Boeing)最新財報顯示,旗下國防、太空與安全(BDS)部門面臨巨額虧損,預計第四季度營收達 54 億美元,但虧損幅度高達 42%。其中,Starliner 太空船計畫成為最大爭議點,這款本該載送 NASA 太空人的飛船因為技術問題不斷拖延,讓 NASA 對其信任度大幅下降,甚至轉向競爭對手 SpaceX。
延伸閱讀:美股專欄|波音虧損擴大,第四季度每股虧損超出市場預期近三倍
換帥能否救亡?Starliner 高層大調整
面對 Starliner 一連串失敗,波音決定換將救火,讓 John Mulholland 接手計畫,而原負責人 Mark Nappi 則將於 2 月退休。
Mulholland 曾負責 Starliner 早期開發,如今回歸能否讓計畫起死回生,還是未知數。
NASA 失望,SpaceX 搶走市場
Starliner 計畫 2019 年就該投入運行,卻因測試失敗多次延期。首次載人測試又因推進系統問題被叫停,NASA 被迫讓 SpaceX Crew Dragon 接手,使得波音在商業太空市場的地位更加邊緣化。
與此同時,SpaceX 不僅穩定執行載人任務,還獲得 NASA 更多合約,讓 Starliner 更像是個雞肋——繼續燒錢,卻不確定能否成功。
BDS 虧損加劇,波音會放棄 Starliner 嗎?
波音 BDS 部門近年來問題不斷,包括 KC-46 空中加油機瑕疵、獵戶座(Orion)太空艙延誤,再加上 Starliner 的燒錢困境,讓公司財務壓力越來越大。
如果 Starliner 無法通過載人測試,NASA 可能會縮減合約甚至完全放棄波音,這對財務已經吃緊的波音來說將是重大打擊。公司未來的選擇很可能只剩兩條路:繼續投入資金死撐,或直接砍掉計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