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ESG正在改寫幣圈規則?不丹用綠色貨幣打造低碳區塊鏈新經濟!

2025年04月17日 16: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2025年4月1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在全球紛紛尋求低碳轉型與能源永續之際,不丹:這個被印度與中國夾在喜馬拉雅山間的內陸小國正展開一場大膽又務實的科技與能源實驗。

他們的目標不只是挖幣,而是打造一個以再生能源為基礎的綠色加密貨幣經濟體,並藉此提振經濟、創造就業、減緩青年出走潮,同時對抗氣候變遷。

 什麼是綠色加密貨幣?

綠色加密貨幣(Green Cryptocurrency)指的是在挖礦過程中使用再生能源,如水力、風能與太陽能來驅動高耗能的電腦系統,替代傳統使用化石燃料(如燃煤與天然氣)的挖礦方式。

這種模式的關鍵優勢包括:

🌱節能減碳,改善加密貨幣「高耗能」的負面形象
🌱更容易符合國際間企業日益重視的ESG標準(環境、社會與治理)

傳統加密貨幣 vs 綠色挖礦:碳足跡的分水嶺

傳統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因為運作基於「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機制,需要大量的算力來進行區塊驗證與交易處理。這意味著背後的硬體必須24小時不斷運轉,電力需求驚人。

絕大多數礦場位於電價低廉但依賴化石燃料的國家,如中國、哈薩克與部分東歐地區,因此被批評為「數位時代的環境殺手」。這與全球減碳趨勢形成明顯衝突。

而綠色加密貨幣挖礦則改採低碳電力來源,不僅能減少碳足跡,還能將能源價值轉化為可交換的數位資產。

不丹:用100%水力發電打造數位財富

不丹是全球少數100%國內電力皆由水力發電提供的國家。這項特性,使其具備天然的綠色挖礦優勢。

且早在2019年,不丹的主權財富基金 Druk Holding and Investments Ltd.(DHI)便開始悄悄布局加密貨幣投資。

根據執行長的說法,不丹是一個完全依賴水力發電的國家,每一顆在不丹挖出來的幣,都是對抗全球化石燃料挖礦的一次補償。

這不只是口號。不丹政府表示,他們已經將加密貨幣的收益用來支付政府薪資兩年,並計畫擴大投資,加快建置區塊鏈與AI的教育訓練體系,期望創造更多技術型就業機會,應對年輕人出走與失業的雙重危機。

目標與挑戰:成為綠色加密重鎮,還需跨越哪些門檻?

不丹致力於打造全球首屈一指的綠色加密貨幣中心,希望透過乾淨能源挖礦,不僅為國家創造穩定外匯,也同時降低全球虛擬貨幣產業的碳足跡,進一步吸引重視永續發展與ESG標準的國際企業與資金。

然而,這項藍圖要真正落地,仍面臨諸多現實挑戰。

🔻首先,不丹現有的水力發電容量約為3.5GW,未來10至15年內至少需擴增至15GW。
🔻其次,挖礦設備與電力基礎設施的建置需投入大量資本與技術支援,對規模有限的國家而言壓力不小。
🔻更棘手的是,目前國際間對於再生能源挖礦是否能納入ESG投資標準尚無一致認定,政策與市場的不確定性也為不丹的全球化野心增添變數。

結語:不丹的綠色幣,不只是幣,而是一種未來想像

不丹的綠色加密貨幣戰略不只是為了經濟獲利,它更像是一個試圖重新定義數位經濟與氣候責任的國家實驗。

從再生能源、區塊鏈到青年培育,他們以小搏大、結合傳統幸福指標與現代數位財富的思維,為全球小國樹立了另類典範。

若能順利擴大電力產能並建立可信的綠幣標準,不丹不僅能為虛擬貨幣市場注入更多永續價值,也可能在未來的ESG投資市場中佔據關鍵角色。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再生能源
比特幣
區塊鏈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