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 美國長年的智慧財產與服務優勢,是否將成為全球報復的突破口?

2025年04月08日 15:1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pexels

2025年4月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川普總統以過往貿易損失為由,推動新一波關稅政策,結果導致美國高估值的科技與金融公司陷入潛在報復打擊的風口浪尖。

令人不解的是,儘管川普在當選前後就已多次預告這些關稅措施,市場卻直到上週才開始真正反應潛在衰退風險,導致美股劇烈下跌。

尤其,美國大型科技股在今年3月仍被視為最擁擠的交易選項,但到了週五,這些曾被稱為「七巨頭」的公司已從選後高點下跌超過25%,進入熊市區間。

科技巨頭為何首當其衝?

分析指出,除了擁擠交易快速反轉的技術性因素外,美國科技產業面臨的基本面壓力也越來越明顯

川普政府主張的關稅政策,主要著眼於商品貿易,並未涵蓋服務貿易。

然而根據貿易經濟學家Ricardo Hausmann的分析,美國與全球的經濟聯繫早已超越商品貿易範疇,數位、電信、金融等服務領域同樣重要甚至更具影響力。

Hausmann強調:「美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繫遠不止商品,服務與投資的利益與脆弱性可能更大,這也意味著其他國家未必只會以關稅報復。」

美國的真正弱點在哪裡?

Hausmann進一步指出,儘管美國去年的商品貿易赤字高達1.2兆美元,但在服務貿易方面,若計入海外子公司的利潤回流,美國其實有近1兆美元的順差。整體貿易帳幾乎呈現平衡。


服務貿易順差與科技股同步成長,顯示美國經濟越來越依賴無形資產(如智慧財產、數位服務)。

然而,更大的風險在於,美國對外投資高達16.4兆美元,遠高於外國企業去年在美的獲利3740億美元。這使得美國在服務與投資領域的資產更容易成為報復對象

此外,美國科技與智慧財產的全球優勢並非偶然。早在1994年的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中,開發中國家同意保護富國的智慧財產權,以換取商品市場的進入權。如果美國如今反悔,這些協議可能遭到重新檢討。

Hausmann警告:「當其他國家開始質疑是否仍需保護美國最有價值的經濟資產——智慧財產與其貨幣化的全球機制時,關稅戰將不再只是價格與出口的問題。」

歐洲會採取更激烈反制手段嗎?

歐洲領導人也看準美國科技的弱點,尤其在數位課稅與公平競爭問題上長期與美國有爭議。

法國已建議企業在情勢明朗前暫停對美投資,財政部長Eric Lombard更表示法國正在研擬「可超越關稅」的應對方案。歐盟最近通過的《反脅迫工具》也賦予其限制侵害國家參與公共標案、智慧財產權保護、金融服務市場准入等反制手段。

德國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直言:「川普會在壓力下妥協與修正政策,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對他施加壓力。這份壓力應該來自德國、來自歐洲。」

反脅迫工具:主要目的是保護歐盟及其成員國不受外國政府以經濟手段施加不當壓力或脅迫。這項工具賦予歐盟更大的權力來回應和反制來自其他國家的貿易脅迫行為,例如像美國加徵關稅或中國對某些歐洲商品設限等。

貿易戰的下一波火線是智慧財產?

從這波美股動盪與政策爭議來看,美國科技巨頭不再是免疫體系的一部分,反而成為全球報復政策的核心目標。若關稅戰延燒至服務與智慧財產領域,美國多年累積的科技優勢恐將遭遇強力挑戰

此番歷史重演,正考驗著川普與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信譽與影響力。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貿易戰
關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