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4月年增率降至 2.3%,寫下自 2021 年以來最低紀錄,其中蛋價格成為媒體焦點:蛋價單月暴跌 12.7%,創下 1984 年以來最大跌幅。
對經歷長期物價壓力的美國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但在一連串數據背後,這真的是物價真正回穩的訊號嗎?還是只是通膨暫時退場的假象?
食品價格壓抑整體通膨,但結構性壓力仍在
美國4月 CPI 年增率降至 2.3%,為 2021 年以來最低,低於市場預期的 2.4%。
從分項來看,食品價格成為壓低整體通膨的主力:
📉超市食品價格月減 0.4%,蛋價崩跌之外,蔬果、穀類、烘焙產品等也同步下滑,讓整體食品價格出現 0.1% 的降幅。
📈非酒精飲料上漲 0.7%,顯示價格壓力仍未全面消退。
過去一年蛋價曾暴漲逾 49%,仍是通膨結構中波動最大的項目之一。換句話說,這次價格下降有其季節與供需背景,並非長期穩定因素。
核心通膨依然頑強,住房與服務業價格續升
當我們剔除食品與能源的波動項目,觀察「核心 CPI」,會發現物價並未如表面數據般降溫:
📈4 月核心 CPI 月增 0.2%,與上月持平,年增則維持在 2.8%。
📈住房成本仍是支撐物價的關鍵因素,住房支出上升 0.3%,其中「房主等價租金」(owners’ equivalent rent)更上升 0.4%,為核心通膨提供支撐。
此外,醫療、處方藥、家具、汽車保險等也呈現上漲趨勢。雖然服飾、旅館、二手車等項目價格走低,但尚不足以拉低整體核心物價水準。
📌房主等價租金:如果自住房屋不是自己擁有,而是出租給自己時,合理應付的租金價格。換句話說,它反映了房屋擁有者的「隱含租金成本」。
關稅遞延、庫存消化:真正壓力可能在年中浮現
本次數據發布時,市場尚未看到總統川普 4 月宣布的大規模關稅政策對物價產生顯著衝擊。
Brean Capital 的高級經濟顧問 Conrad DeQuadros 表示:「美國企業第一季積極建立庫存,平均可支應 3.7 個月的銷售量。」
但經濟學家普遍預期:隨著企業庫存逐漸耗盡,真正的關稅壓力才會反映到終端售價,加上 7 月開始的關稅延後實施,整體進口品價格可能在第三季開始攀升。
耶魯大學預估,本次關稅政策將在短期內對每個美國家庭造成約 2,800 美元的實質購買力損失。
市場押注 9 月降息,Fed 真會出手嗎?
即使通膨表面放緩,聯準會目前仍按兵不動。根據 CME FedWatch Tool 市場預期,聯準會最快可能在 9 月降息。
然而,多位分析師警告:若通膨僅因食品價格「暫時性」走低,實質壓力未解,聯準會不太可能過早寬鬆。
LPL Financial 首席經濟學家 Jeffrey Roach 表示:「若貿易不確定性未能改善,聯準會將缺乏足夠依據調整政策,6 月行動機率極低。」此外,核心 PCE 年增率仍估在 2.6%,遠高於聯準會 2% 的通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