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中國人民銀行將於本週四公佈利率決策,成為亞太市場的重要經濟事件之一。目前,全球多個股市處於歷史新高或接近近期高點,投資人正試圖解讀圍繞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各種消息。
貿易戰風險仍在,但市場情緒回溫?
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貿易戰將對經濟增長與市場造成衝擊,理論上,投資人應該將這一風險納入投資組合的考量。然而,美國聯準會1月28日至29日政策會議的會議紀錄顯示,官員們對川普政府政策可能帶來的通膨影響感到擔憂,企業也表示計畫透過提高價格來轉嫁進口關稅成本。
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WTO)表示,近期的貿易討論「具有建設性」,儘管中國仍對美國總統川普發起或威脅施加的關稅表示譴責,認為這可能顛覆全球貿易體系。
然而,這些風險似乎對市場的影響正在減弱。這並不表示投資人變得自滿,近期市場仍出現波動,但標普500指數(S&P 500)、MSCI世界指數,以及歐洲與英國的基準股市指數仍持續創新高。
或許,投資人已經對此類風險免疫,或者認為川普的立場主要是談判策略,最終影響可能比預期更溫和。
亞洲市場仍面臨挑戰,但中國科技股成亮點
與全球市場相比,亞洲市場的表現相對掙扎,中國經濟疲軟、美元強勢以及美國公債殖利率居高不下,使得當地投資情緒降溫。不過,香港上市的中國科技股展現出韌性,而市場情緒與資金流向中國的趨勢也有所改善。
近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民營企業領袖會晤,市場普遍認為這有助於中國經濟,特別是科技產業的復甦。
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最新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2月份中國的總體經濟情緒出現四個月來首次改善,這也是過去三年來,首次在沒有重大政策刺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前景出現回升跡象。這可能與市場所謂的「DeepSeek效應」有關。
該調查還顯示,2025年最有利於風險資產的發展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回升,這一因素的影響力遠超人工智慧(AI)帶來的生產力提升、美國聯準會降息,或是俄烏衝突和平解決等其他可能的市場推動因素。
中國利率維持不變,但貨幣政策偏寬鬆
市場預計,中國人民銀行本週四將維持1年期與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不變,分別維持在3.1%與3.6%。
當前,北京政府在維持金融穩定與提供更多刺激措施之間尋求平衡,特別是在面臨新的貿易緊張局勢的背景下。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轉向「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但由於人民幣匯率走弱,加上銀行獲利能力減少,限制了進一步寬鬆的空間。
週四可能為市場提供更多方向的關鍵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利率決策
•澳洲失業率數據(1月)
•南韓生產者物價指數PPI(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