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德國政府於2024年啟動「氣候保護合約」,預計投入約28億歐元(31億美元)支持15家工業企業進行去碳化生產,協助達成2045年氣候中和目標。
德國工業碳排現況
截至2024年,德國工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呈現穩步下降趨勢。
自1995年以來,工業製造業的排放量已減少了約35%。儘管排放減少,該產業的生產力在相同時期內增加了46%,表明德國透過提高能源效率和採用資源友善的生產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
德國政府設置的減排目標是到2030年將總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65%,並在2045年實現溫室氣體中和。
目前工業減排主要依賴於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EU ETS)和企業引入新的氣候友善型技術,但仍需要更多措施來達到這些長期目標。工業部門也需克服電力價格波動及技術投資高昂的問題,以確保減排進程不影響競爭力
計劃細節與受益企業
此次德國政府將透過「氣候保護合約」承諾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針對化工、造紙和玻璃等能源密集產業,並將以15年補貼作為激勵。以彌補當前綠色生產模式無法在市場上與傳統製程競爭的成本劣勢。
第一輪受惠企業包括BASF、Suedzucker,以及Kimberly-Clark和Saint-Gobain的德國子公司。該計劃預計15年內減少1,700萬公噸碳排放,而2023年的總排放量為6.74億公噸。
此外,政府的資助將隨能源和碳價格的變動進行調整,以確保資金效率。未來第二輪拍賣計劃將於2024年底展開,並在2025年追加數十億歐元的補貼。
政策挑戰與批評
批評者認為,這類補貼金額高昂,且對整體排放量的影響有限。能源密集產業的轉型是否值得投入如此高的公共資金仍具爭議,部分評論更指出,這些企業或許更適合在能源價格較低的國家運營。
此外,由於德國憲法法院於2023年裁定政府不得使用600億歐元債務進行氣候投資,使政府最初的補貼規模被迫縮減。
雖然該計劃面臨批評,但德國政府希望這種過渡性措施能穩定產業,同時推動企業採用更友善氣候的技術。能否吸引更多投資者支持這些轉型也將成為未來的關鍵。
總結與展望
此補貼計劃顯示了德國在推動減碳和能源轉型方面的強烈決心。然而,這項計劃仍面臨諸多挑戰。批評者擔憂大量資金投入是否能產生足夠的減排成果,尤其是在能源密集型產業的轉型過程中,市場競爭力仍是障礙。
德國面臨國際能源市場動盪和國內政策的不確定性,政府將必須制定靈活且具前瞻性的市場機制,確保能源轉型過程不會導致企業競爭力削弱,並讓產業在能源供應穩定和低碳排放的前提下發展。
這不僅需要更多政策配套,如市場電價改革與儲能基礎建設,還需要與歐盟及全球夥伴保持合作,以克服技術和資金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