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波音 (BA-US)正加緊修復其CST-100 Starliner太空艙的推進系統缺陷。該艙於首次載人任務中因系統故障,導致原訂8天的國際太空站(ISS)任務被迫延長至9個月。
NASA已宣布,Starliner下一次正式載人飛行測試將延至2025年底或2026年初,並在此之前展開全面系統測試與安全驗證工作。
波音Starliner系統失誤重創信心
原訂僅為期八天的Starliner首次任務,最終因推進模組故障迫使兩位NASA太空人 Butch Wilmore 與 Suni Williams 滯留太空長達九個月,最終由SpaceX的Dragon太空艙接回地球。
此一事件對波音的技術流程、測試驗證機制與整體太空能力構成重大打擊,也引發NASA內部對該太空艙可行性的再審查。
Starliner 開發至今已耗費超過20億美元,此次推進系統失誤更暴露出其設計與測試流程仍存在瑕疵。NASA 與波音目前正展開系列推進系統地面測試與分析作業,預計將持續整個春季與夏季,才可能決定下一次試飛的確切時程。
SpaceX優勢擴大,波音陷「技術負債」與市場信任危機
在Starliner延遲修復的同時,SpaceX則穩定執行載人任務,持續強化其在商業太空運輸領域的主導地位。
事件中兩位太空人改搭SpaceX返回地球,更突顯兩家公司在實戰部署與技術能力上的明顯差距。
雖然波音依然是NASA官方合作夥伴,但市場與媒體重心早已轉向SpaceX,其效率、可靠性與創新速度讓Starliner看來步履蹣跚,甚至被認為背負著高額的「技術負債」。
Starliner仍有翻身機會
儘管Starliner歷經多次技術與進度挫折,NASA仍強調維持「雙廠競爭」的長期策略,確保SpaceX與Boeing在未來皆能提供載人服務,以分散技術與營運風險。這也給了波音最後的緩衝與調整空間。
隨著私部門資金更傾向於支持技術成熟、回報快速的計畫,波音若無法在2025年底前完成測試並重建外界信任,其在下一輪NASA載人任務與國際商業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恐將進一步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