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AI 類股跌跌不休,包括歐、美、日等地的避險基金、投行紛紛出售 AI 股票,外界擔憂 AI 擴充太快,股市恐有泡沫化危機。富邦證總經理郭永宜今 (18) 日表示,台灣 AI 類股依舊強勁,呼籲別被「泡沫化」給蒙蔽,以 2 萬 8 千點看,台股本益比仍不到 20 倍、不算太貴,加上 60% 上市櫃公司股價仍在年線以下,AI 才還剛剛萌芽,未來透過硬體應用,AI 需求還有戲。
寬量國際、富邦證券與亞果遊艇 (7566-TW) 今日舉辦「S 廊帶高峰會」會前說明會。
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表示,台積電 (2330-TW) 帶動外資來台 AI 投資熱潮,目前台股市場中約 140 家供應鏈市值已高達 1,400 億美元,估 10 年後,將到 1.5 兆美元的市值,也有很多公司聚集在南部。此次高峰會將邀 10-15 家董事長、總經理及 CEO 參加本周五 (21 日) 舉辦的 S 廊帶高峰會,預期將跨界分享投資心得。
郭永宜則表示,台股過去這幾年漲幅集中在 AI 產業,不僅硬實力,軟實力也很堅強,從最上游晶圓代工到運算 AI,所以記憶體需求很大,加上運算、散熱需求很大,利用矽光子傳輸以及被動元件皆為 AI 產業一條鏈,近期股市也一度漲到 2 萬 8 千點以上,雖有回檔,但據目前公司研究報告中觀察,上市櫃仍有 60% 以上公司還在年線以下。
至於 2 萬 8 千點是否會太熱? 郭永宜表示,在 2000 年左右,台股企業獲利大概 2 兆元,股市 1 萬多點是合理估值,但在 AI 產業貢獻下,估計今 (2025) 年全年上看 4.5 兆元,明年上市櫃企業獲利將上看 5 兆,2 萬 8 千點將不認為是泡沫化,以目前台灣市值計算 92 兆元上下,若以 5 兆元獲利算,本益比不到 20 倍,還不算太貴。
郭永宜指出,AI 不僅運用在科技業,包括富邦證在基金、海外債等資產管理布局,甚至金融公司內部的行政管理等,都利用 AI 提升服務和效率,未來 AI 應用的需求會更多。
郭永宜也強調,投資要看長期趨勢而非短線,AI 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便利,他認為發展才剛剛開始,大型的 AI 產業革命,有望像過去的 com. 資訊革命一樣,讓人類文明更進一步發展。
※ 本文經「鉅亨網」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