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zer過去以電競鍵盤、滑鼠和筆電打響名號,如今正嘗試改寫自己的故事。執行長陳民亮(Min-Liang Tan)把目光投向人工智慧(AI),相信這股技術將徹底改變遊戲產業,也能替Razer開出新的成長曲線。
Razer眼下的處境並不輕鬆。硬體依舊是公司的命脈,佔了九成收入,但這個市值達420億美元的市場正顯疲態。2024年,Razer營收雖達10億美元,但淨利只剩300萬美元,暴跌九成。這樣的數字讓陳民亮意識到,必須擺脫對硬體的依賴,尋找毛利更高的軟體出路。
公司已經推出兩款AI工具。其一是QA Co-AI,專門用於遊戲測試,可比人工多檢出四分之一的錯誤,測試時間縮短一半,成本也能下降四成,預計今年底透過AWS Marketplace上架。另一款是Game Co-AI,為玩家設計的AI助手,能在遊戲過程中即時給出指引,讓玩家不必再跳出遊戲去看YouTube攻略。
Razer的目標並不小。根據Emergen Research預估,遊戲開發AI產業將從2023年的23億美元,在未來十年膨脹至280億美元。這條賽道充滿機會,但同樣擠滿了強敵,包括Unity、Keywords Studios,以及亞洲的騰訊和Krafton。對一間年營收僅1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場硬仗。
陳民亮沒有設定AI的具體營收目標,但他表示,這是一個足以「改變公司命運」的機會。投資人,包括CVC Capital Partners和新加坡富豪Lim Kaling,正看好Razer在AI上的野心。如果轉型順利,Razer不排除重返資本市場。
問題在於,Razer能否在這場AI軍備競賽中突圍?對一家靠電競硬體成名的公司來說,AI既是新賭注,也是一次必須成功的自我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