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亞洲貨幣升值+盈餘預估改善,外資回流亞洲成新趨勢?

圖片來源:AP美聯社

2025年4月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投資人正逐步將資金自美國市場轉向亞洲市場,而這波資金輪動可能才剛開始。隨著兩大有利因素日益明朗—亞洲貨幣逐漸升值與企業盈餘預期出現拐點,亞洲股市或將受益。

為何亞洲貨幣升值成為投資誘因?

根據目前趨勢,自今年以來,S&P 500指數下跌約2.6%,而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則上漲約1.5%。

一個可能持續推動這波轉向的因素,是亞洲多國貨幣相對美元緩步升值。自2月以來,中國人民幣升值2.4%、新加坡幣升值3.6%、印度盧比也升值2.3%。

對資產管理人而言,當目的地市場的貨幣預期將升值時,使用美元進行海外投資會變得更具吸引力,因為匯率升值將進一步提升投資回報。從歷史來看,每當新興市場貨幣升值,外資便會大量湧入亞洲市場。

目前外資機構在亞洲市場的配置仍偏低,這主要是因為自2024年7月以來他們大舉拋售亞洲股票,累積拋售金額高達750億美元。

不過,在南韓與印度這兩個市場,外資情緒似乎已觸底反彈。其中,南韓過去六個月的外資拋售占總市值比重達到1.1%的極端水準,印度的外資拋售雖尚未見頂,但也逐步接近。

由於中國帶動的正向趨勢與南亞地區的消費改善,使亞洲多數市場基本面出現好轉跡象,未來幾個月可能將迎來資金回流的重要轉折點。

盈餘預估的轉折點在哪裡?

不僅僅是匯率因素,企業盈餘預測的轉變同樣對亞洲市場形成支撐。

過去五年,亞洲企業的共識盈餘預估普遍呈現下降趨勢,也導致股市表現疲弱。分析師往往高估企業盈餘,最終再根據實際情況下修。從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的疫情異常期間,曾短暫出現盈餘預估上修潮,也使股市快速反彈。

然而,目前盈餘預估正逐步改善,尤其集中於香港與中國本地市場。這主要反映中國政策促進消費的效果與中國人工智慧企業的成功,帶動如「生產製造」產業(包括電機產品、工業機械與汽車零組件)轉強,受惠公司如電動車電池大廠寧德時代;而香港科技股也由平台龍頭騰訊領軍反彈。

更令人鼓舞的是,這波盈餘轉機不僅侷限於北亞,在菲律賓耐久消費品、新加坡銀行、泰國電信等多元產業也出現類似正向走勢,顯示區域內消費者信心正在回升。

亞洲市場會被貿易戰打亂節奏嗎?

面對全球貿易戰升溫,投資人對上述利多能否持久自然有所疑慮。尤其在關稅衝突下,被制裁國家的貨幣通常會貶值,以抵銷出口價格上升的壓力。

但當前情勢卻可能不利於美元。首先,美國總體經濟展望轉弱——聯準會近期將2025年美國成長預測自2.1%下修至1.7%;此外,密西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從去年12月的74.0大幅下滑至3月的57.9。

同時,美元整體走弱也受到歐洲經濟預期提升的牽動,特別是德國主導大規模國防與基礎建設支出計畫,推升整體成長預期。

至於企業盈餘預估是否穩健,則需持續觀察中國、東協與印度等地的消費信心是否持續改善。關鍵變數包括中國是否持續推行促進消費的政策、以及印度提高政府薪資與減稅措施的實施效果。

最後,隨著美國日益孤立的對外政策,亞洲區內合作持續加強,這也可能進一步提升亞洲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亞洲
股市
貿易戰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