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日本央行預計將於下週一公布第二季的公債購買計畫,市場普遍預期該計畫可能首次納入削減超長期公債購買的內容。此舉被視為日本央行進一步推動政策正常化的重要步驟。
為何超長期公債成為焦點?
自去年3月結束大規模刺激政策以來,日本央行已開始逐步縮減較短年期公債的購買規模,並計劃在2026年3月前,將每月公債購買金額從原本的3.4兆日圓減至3兆日圓。然而,過去一直未觸及超長期公債,特別是10至25年期的公債。
根據分析師及熟悉日本央行思維的消息人士指出,日本央行可能最快自4月起開始削減此類超長期債券的購買量。若成真,這將顯示日本央行加速結束自2013年以來、由前任總裁黑田東彥推行的長期寬鬆政策,並展現其持續政策正常化的決心。
市場如何反應?削減可能引發債券賣壓
根據三井住友信託資產管理公司高級策略師Katsutoshi Inadome表示,「若真開始削減超長期債券購買,將標誌著這類購買行為全面減少的起點,並可能導致該區段債券出現賣壓。」
目前,日本央行每月購買4.5兆日圓的公債,其中包括4500億日圓的超長期債券。
政策轉向背景:通膨與利率展望
日本央行去年將短期利率自負值區間拉升至0.5%,並結束壓低殖利率的政策框架,此舉是因為其認為日本經濟接近達成2%的通膨目標。未來是否繼續升息,將視經濟與物價走勢而定。
除了升息策略,日本央行也正試圖逐步縮減其龐大的資產負債表。該行目前持有的日本公債約為600兆日圓,相當於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規模,幾乎占市場上公債的一半。
即便市場近期對短期內升息的預期推高了長期利率,但根據消息人士指出,這種市場動態不會阻礙日本央行穩步實施縮減計畫。
根據週四數據顯示,10年期日本公債殖利率曾攀升至1.59%,創下逾15年新高,週五則回落至1.565%。
目前的量化緊縮(QT)計畫將持續至2026年3月,而自2026年4月起的後續計畫,預定於今年6月公布。